高校大學生在校外租房一直以來成為大家關注的社會話題。在各高校明令禁止學生不經允許隨意在外居住的情況下,大學生因各種需求寧可一邊在校交寢室費一邊省吃儉用背地里花錢在外租房居住,記者在哈市部分高校走訪時了解到,高校大學生在外租房居住現象有增無減,部分院校的個別院系的大學生在校外租房居住比例甚至達到了5%。高校寢室緣何
被部分大學生舍棄?大學寢室真的失去魅力了嗎?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校外租房炒熱周邊房價
校外租房學生的增多,一時間炒熱了校園周邊房屋的出租生意。據了解,在高校周邊,一間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出租價格要在350元至400元左右,如果是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出租價格則在700元左右,而且房價還有逐年攀升的趨勢。雖然校外租房費用較高,而且大多數學生在校外租房都是背著家里,租房款大多是平時省吃儉用節省出來的,但是校園周邊的租房生意仍然火暴。
三種需求成租房主因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部分大學生選擇在校外租房主要緣于考研及學習上的需求、戀愛中的男女生選擇同居或者是不滿學校現有的住宿條件等因素。一名與同學在校外合租房子的女生小蕾說:“寢室的作息時間我真的很不習慣,不到23時就要關門,再過一會就要全部熄燈,對于我這個習慣晚上學習看書的‘夜貓子’來說太不適應了,所以我選擇和同學合租房子搬到外面去住。這樣我們可以自由支配學習時間,為考研復習提供方便。”
校外租房族中,戀愛中的男女生在外租房提前過起“小日子”的不在少數,而且同居學生中甚至出現了大一、大二的低年級學生。一位家住學府路附近的房主李女士向記者透露,現在的孩子租房子越來越大膽,她曾經接待過一個來租房子的男生,剛看過房子就問有沒有雙人床。當房主表示如果要和女生同居她不準備租時,那個男孩子竟然平靜地回應說,父母已經承認了他和女朋友的關系,現在同居在一起父母也是默認的。
校外租房同學感情淡漠
“在校外租房的同學偶爾才回寢室,所以很少能看到人,這樣同學間溝通得比較少,自然感情也淡漠了。”哈市某高校的小雨談起與寢室在外租房居住同學的關系時顯得有些無奈。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校外租房居住的大學生往往被同學們歸結為特類一族。因為這些學生除上課外,其他時間多在校外和自己的住所,很少有機會同在校居住的學生溝通交流、共同活動,因此他們似乎過早地脫離了在校大學生的群體。
校外租房隱患多
禁止大學生在校外租房,如有特殊原因確實需要在外租房居住的學生需向學校提出申請,經學校準許并由學生本人、學生家長、學校三方同意簽字后,方可在外居住。這是我省教育部門對在校大學生在外租房的要求。據了解,很多高校目前明令禁止在校學生不經申請無緣無故在外居住,為此這些高校選擇晚自習點名、早晚查寢等方式監督檢查。但是隨著高校在校學生的擴招,尤其是在部分高校一位輔導員要負責管理幾百名學生的日常生活及思想管理工作,要輔導員每天都去查寢、點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一些學生便背著學校、老師在外租起了房子。
針對高校大學生校外租房高溫不減的現象,一些教育界人士感到憂慮,他們認為目前高校為學生們提供的學習生活環境已經可以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而且學校可以為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而學生選擇在外租房居住一方面要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個人在外私自租房無論是在交通、飲食、居住環境安全等方面都存在諸多隱患。
終于可以搬出去住嘍。
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學生在校園周邊租賃民房居住的情況,而男女學生租房同居的現象更是司空見慣。這一問題讓教育部門、學校和家長都很擔憂,也成為校園周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一個“死角”。據某市公安局有關部門統計,發生在高校周邊的治安及刑事案件,80%以上集中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學生身上。
為此,一些人對高校學生在校外租房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一方面大學生在校外居住的環境魚龍混雜,安全沒有保障;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租的房屋不在校園內,缺乏學習的大環境,遲到、早退、曠課時有發生,很可能荒廢他們的學業,浪費青春。也有一些人認為,沒有必要對大學生校外租房的事大驚小怪。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是否出去租房住,大學生有權利自己決定,教育部門和高校不能“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