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義務教育均衡的“江西樣本”
2019-04-09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4月9日電 “同學們,老師唱一句,你們把小杜鵑的歌聲模仿出來好嗎?當我走在草地上……”“咕咕”,“咕咕”。近日,在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宣風鎮中心學校的專遞課堂上,一場跨屏互動的音樂課正在進行,屏幕兩端,學生們的模仿聲此起彼伏。
 
       一塊屏幕,幫助山區的孩子與平原地區的孩子享受到了同等的教學資源。近年來,江西省下大力氣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一路提升,從2014年的705.2億元到2018年的1052.2億元,增幅達49.2%,投向義務教育的比重始終穩定在60%以上,強有力的支持帶來最直接的成果是,2018年,江西全省整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進入“提質提速”的快車道。

 
ba4668ab97b14c0_size552_w3198_h2602
 
       鄉村孩子插上了科學的翅膀 

       進城之后“不陌生”
 
       除了“信息化”以外,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諸如VR、編程、創客教育等較為前沿的課程也已經悄然進入到蘆溪縣的很多鄉村學校。“以前,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是體育課,現在,學生最喜歡的課是科學課。”宣風鎮中心學校校長易茂忠興奮地說。
 
       這個變化離不開其科學課老師李學戰,他經常拖著兩個皮箱上課,里面裝的是學生進行科技創作的各種材料,這些材料大都是李老師從各處搜集而來,一個學期下來他準備的材料能達到20000多件。李學戰熱心科創教育的精神讓學校看到了師生對科技創新的熱情,學校決定因勢利導,先后投入42萬元人民幣建立校園科技館,投入130萬元建立創客教室、VR教室,如今,創客教育已經成為宣風鎮中心學校的一大亮點。
 
       “我們是一個鄉村學校,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我們學校的學生走到任何一個地方不會因自己是農村的孩子而自卑,讓他們在走進城市的時候不陌生,回到農村也親切。”易茂忠也希望通過硬件設施的改善促進孩子的創意智能化,真正實現由“創意”到“造物”的轉變。
 
       上埠鎮中學同樣將“科技創新”作為特色發展項目,自2014年起,每年開展一次“科技節”活動,內容涵蓋科技小創意、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科幻畫、標本制作、太空種子種植等。目前,學校累計獲得了600多項國家、省、市的獎勵和4項國家發明專利,科創教育所帶來的效應正在鄉村學校開花結果。
 
       務工人員子女有了指定就讀學校

       孩子上學“有歸宿”
 
       城市里,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問題,是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解決教育公平與發展瓶頸的難點。根據相關文件,進城務工隨遷子女上學需要社保繳納滿一年,南昌市西湖區教科體局考慮到一些家庭特殊情況,將隨遷子女社保繳納統一規定為至少繳納三個月,對部分家庭還會進一步給予專門性的幫助。2018年,西湖區共解決了7334個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就讀問題。
 
       為了讓“外來娃”放心就學,南昌市新建區也不遺余力,采取“新建、擴建、收購”等方式增容擴量,近三年新增城區學校學位1.6萬個,保障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學需求,力爭讓每一個務工人員子女都能在家門口“有學上”、“上好學”。此外還指定兩所學校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學校,每年招收務工人員子女都超過招生總數的50%。
 
       新建區第七小學便是新建區按高標準建設的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學校之一,投資6000余萬元建設。政府很“上心”,學校也非常“暖心”,為解務工人員無暇照顧孩子這一后顧之憂,第七小學專門成立了龍拳、書法等十個社團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培養學生特長的同時,為務工人員家庭增添了一份“歸宿感”。

       此外,努力讓貧困家庭子女和殘疾兒童共沐教育“陽光”也是新建區一項工作重點,近兩年來新建區共貼補資金近600萬元,確保學前資助、義教“一補”、高中資助等三項國家資助政策惠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校子女,并為他們免除所有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實現了全區無一人因家庭貧困而輟學的目標。

 
 
       教師們擁有了更高的獲得感

       鄉村教師“留得住”
 
       在硬件設施、資源配置得到改善的情況下,如何促進軟件“升級”、提升教育質量則成為又一個“硬骨頭”。西湖區人民政府區長黃小燕認為,“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師是關鍵,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基礎。”
 
       懷著這樣的理念,黃小燕引領西湖區委、區政府按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足額用于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大力推進“名校長、名師培育工程”,并在南昌市率先設立卓越教師專項獎勵基金來激勵優秀教師,區政府每年撥出專款100萬元作為原始基金表彰優秀教師,一系列的成長進階機制與獎勵舉措讓老師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鄉村面臨的師資困境則比較復雜,需要解決教師結構性缺編、在編教師不在崗,新招教師留不住、最需要的全科教師進不來一系列問題。一直以來,蘆溪縣始終秉持著“小縣城辦大教育”的理念。在師資方面,不斷創新方式加大對教師補充力度,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仍足額預算農村教師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2018年教師績效工資人均25320元,比2011年提高了16120元。為全縣鄉村教師提供免費入住周轉房,免費工作餐,免費體檢;補貼山區津貼,補貼鄉鎮工作津貼;按最高標準繳納住房公積金,由財政預算總工資的5%提高到最高標準12%。此外,在職稱評聘過程中實行“支教優先”政策,在崗位設置中實行“低職高聘”政策。
 
       教學環境的改善,師資待遇的保障,加上更多的培訓機會,帶來的是部分教師甚至主動要求到鄉村學校任教。今年24歲的宋愷,2015年畢業后被分配在石塘小學任教,僅一年時間使得該校在全鄉10門課程評比中5項排名第一。2016年,得知位置較為偏遠的垱下小學因教師調動而缺乏老師時,宋愷主動請纓到這所只有11個學生的學校任教。現在,宋愷依然堅守在垱下小學,服務山區教育。
 
       村校“弱”城校“擠”漸改善

       督導“指揮棒”為均衡發展保駕護航
 
       “一個四合院,三人一張床,喝的黃金水,點的青蠟燭。”這是百年老校源南學校校長龔德凌對學校八十年代末的狀況的描述,近兩年學校累計爭取2000余萬元資金用于硬件設施建設,變成了一座遠近聞名的花園式校園,并且下轄2所村小和5個教學點。龔德凌介紹,“以前學生進不來、留不住、學不好,現在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目前學校本科以上學歷的老師已經達到96%。”這也是很多鄉村學校近年來發生的變化。
 
       僅僅有了好學校還不夠,“造峰隆谷”才能真正促進義務教育實現高位均衡。為此,蘆溪縣建立了教育共同體、片區交流、學區聯盟、教師走教等形式創造性地開展學校之間的結對幫扶,并將部分學科名師工作室設在山區學校,有效提高薄弱學校和邊遠山區學校的“造血”功能,獲得蘆溪縣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南昌市各區除了擴建、增設學位解決城校“擠”問題,也在通過建立教育集團、組建學區等方式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更廣闊的區域。“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助教為榮、師以從教為樂”的良好教育生態在江西蔚然成風。
 
       “一把手重視,才是真正的重視;各部門密切配合,才可能奏出美妙的樂曲。”回顧江西走過的歷程,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葉仁蓀表示,“我們深刻感受到,加強黨的領導、用好督導指揮棒、壓實各級政府責任,是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落地見效的重中之重。”
 
       “行政之要,重在落實;落實之法,貴在督查;督查之效,就取決于督查結果使用。”到目前為止,江西省先后對11個相關縣(市、區)黨政領導干部進行過約談問責。葉仁蓀說,“正是抓住了結果運用這個關鍵,所以整個督導考核工作呈現勃勃生機。”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