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來,江蘇南通迎來最強高溫,但酷暑依然擋不住愛心的腳步。由南通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南通日報社、市慈善總會、市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市捐助中心等6家單位聯合發起的“江海陽光·慈善·福彩”助學行動,先后走進海安、如東、海門、如皋等縣(市)區,走訪寒門學子、傾聽學子心聲、講述勵志故事、引領社會助學……
困境當前毫不屈服
都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南通市慈善總會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每一個困難學子的家庭背后都有不幸的故事,或疾病或殘疾,或天災或人禍,但讓工作人員深深感動的是,這些孩子與家長在困難面前表現出來的樂觀堅強和永不放棄的信念。
“希望豐富眼界,能多與別人打打交道”——來自海安市曲塘中學的畢業生陳浩,媽媽先天性一個腎,每周要做兩次透析,全家人的生活靠爸爸一人打工維持。因此,陳浩從小就知道,必須好好學習才能改變家庭的命運。今年通過高考他被武漢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專業錄取。做事很有計劃的陳浩對大學生活滿懷憧憬,他說,入學后會找一份家教的工作,既貼補生活,又能與外界打打交道,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
“學醫是我從小的夢想,現在我實現了。”見到如東高級中學畢業生王亞徐時,他正在當地教育部門咨詢助學貸款的事項。他今年高考后,被武漢大學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錄取。“連讀八年,學費生活費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我想申請助學貸款,給媽媽減輕一些負擔。”王亞徐的父親身體一直不好,“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爸爸病得厲害,那時候母親要上班還要照顧一家老小,顧及不到我,我就陪著我爸爸在醫院住了大半年。”從那時候起,他的心里埋下了從醫的種子,“學醫是一個漫長而又枯燥的過程,但我相信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高考后,他將自己的暑期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上午去豐利鎮上一家服裝店打工,下午去奶奶家,給摔斷胳膊的奶奶洗衣做飯。“雖然忙碌,但很充實。”
助學秉承“三公”原則
《慈善公益報》記者在南通市慈善總會了解到,“江海陽光·慈善·福彩”助學行動啟動于2009年8月,以南通市范圍內當年新錄取大學家庭經濟貧困的應屆新生為資助對象,其中建檔立卡家庭子女、城鄉低保家庭子女、低收入家庭子女或其他特殊困難家庭子女優先。資助標準為建檔立卡戶每人2000元,低保戶及其他特殊困難家庭每人5000元,資金來源由活動發起人單位、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單位)、愛心人士共同籌集。
為確保助學活動的公開、公平、公正,十多年來,主辦單位嚴格把控項目的每一個環節。一方面市慈善總會每年都會組織工作人員對申請對象逐戶上門走訪,深入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另一方面,將受助學生信息向社會公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確保把有限的善款用在最需要幫助的貧困學子身上。據了解,截至到去年,“江海陽光·慈善·福彩”助學行動共直接資助2298名新生圓夢大學,資助金額達到967.82萬元。今年,該行動預計出資100萬元,資助200名貧困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