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從9月1日開始,武漢商貿職業學院08級近3000名新生,開始了為期12天的軍訓。軍訓三天來,平均每天有100名左右的新生因各種不適到學校醫務室就診,其中,暈厥者占近一半。(據《楚天金報》9月5日)
上述新聞一方面說明孩子缺少磨煉以及家長過分溺愛,但我們也不妨反過來想想:學生軍訓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們受一回罪、吃一回苦,而在于增強他們的國防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一些學校在付諸軍訓實踐時,沒有做好新生的思想工作,結果出現了此類事情。
近年來,為了追求升學率,追求高分,越來越多的學校把教育的重點向文化課偏移,體育課學時普遍減少。據筆者了解,一些中小學為了追求升學率,已經出現重文化課輕體育課的現象,有些學校的初三和高三畢業班,課間的廣播體操都被取消,體育課也經常被主課老師“征”用。一些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考高分,也忽視了孩子課后的體育鍛煉。寒假暑假,理應是學生休息的時間,可是,一到寒假暑假,大大小小的補習班無不爆滿。由于體育課時少,體育設施少,學生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體育鍛煉,久而久之,身體素質開始下滑,一旦參加一些劇烈運動比如:軍訓等,就出現了“吃不消”的掉隊現象。為此,要對軍訓的新生提前做好動員工作,讓軍訓的新生弄明白為什么要軍訓?軍訓中遇到困難時是否可怕?如何解決?由于在思想上學校事先沒有把這些情況向學生們說清,使得學生還沒有開始軍訓,在精神上就早早地被打垮了,對軍訓產生了抗拒心理。在這些方面,如果校方讓學生明白,讓孩子們事先在心理上接受了軍訓,也就不會產生逃避軍訓的現象了。
學生軍訓,對于培養新生團隊意識,增強學生體質,加強國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然,孩子怕軍訓、怕吃苦主要責任不在孩子。要讓孩子有改變,家長要先改變才行。要還是捧在手里怕摔著,含在嘴里怕化了,就別指望孩子有個好。過分地溺愛孩子實則害了孩子,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利,作為家長適當地讓孩子吃點苦是有好處的,它有助于孩子理解和適應社會,同時也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健全。作為大學生,也長大成人,應該培養自立、自強的習慣,不應繼續躺在父母營造的“暖箱”里享受安逸,學著離開父母學會獨立生活,吃點苦算得上什么?畢竟軍訓后讓大家明白更多的道理,增長更多的知識,有利于適應社會、融入到火熱的生活當中。
來源:農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