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重師涉外商貿(mào)學院男生宿舍的樓道里總會出現(xiàn)一個瘦削的身影,提著蛇皮口袋挨層翻揀丟棄的塑料瓶———三年來,這成為劉剛每日必須完成的“功課”。
家庭貧寒 妹妹輟學為他掙學費 昨天中午,剛吃過午飯,劉剛便和班上一同學忙活著將四大包裝滿空塑料瓶的蛇皮口袋搬上一輛三輪車,麻利地用繩索一一固定,準備送到一家廢品回收站變賣。很快,劉剛白凈的雙手變得烏黑,臉上冒出了汗珠。
劉剛說,他的老家在四川宣漢縣偏遠農(nóng)村。就在他考上大學的當年,妹妹也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高中,但兩份錄取通知書卻讓這個本不寬裕的家庭備感壓力。
劉剛的父母東拼西湊,好不容易籌了1萬元錢,但遠遠不夠劉剛大學四年的費用,劉母不得不只身南下打工。不久,劉剛的妹妹也主動輟學回家打工,為哥哥掙學費?!拔覍Σ黄鹈妹茫 敝两?,劉剛?cè)杂X得愧對妹妹。
為掙學費 揀拾垃圾辦起公司 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他利用課余時間去餐館打工,到校外求職作家教,甚至還在建筑工地打過短工。
大一時,劉剛偶然發(fā)現(xiàn)校園內(nèi)有許多隨意丟棄的礦泉水瓶,頓時眼前一亮,“這些廢品變賣后不就是錢嗎?”劉剛終于找到了“財路”。
“最初還是感覺有些掛不住面子!”劉剛說,剛開始他都是趁晚上熄燈后,到男生宿舍樓里收集塑料瓶等廢品,等室友們都已進入夢鄉(xiāng),才回到寢室。劉剛一直是秘密進行,但最后還是讓班上同學和學校老師知道了。
雖然有人投來異樣的眼光,但更多的同學和老師給予他的卻是鼓勵。一些老師和同學還主動將自己不要的廢舊品帶給他,劉剛也開始大大方方地做起自己的“廢品產(chǎn)業(yè)”,創(chuàng)辦“廢品收購LG(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自封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并印制名片散發(fā)。劉剛自豪地告訴記者,目前他幾乎“壟斷”了全校廢品回收,三年來已掙了上萬學費。
小有積蓄 仍為下期學費努力 “劉總,又出去做業(yè)務??!”昨天中午,劉剛與公司合伙人,同班同學鄧超將整整一車廢品拉出去變賣時,一些熟識的同學紛紛上前跟劉剛開玩笑,樸實的劉剛則一一熱情招呼。
載著一車廢品,劉剛騎行到1000米外的廢品收購站。過磅算賬,塑料瓶有170余斤,變賣了412.5元,一口袋易拉罐變賣了49.5元。除去收購廢品本錢340元,劉剛凈賺了122元。為犒勞合伙人,劉剛爽快答應晚上請同學吃小炒,而他平時每日的生活費盡量壓縮在6元內(nèi),他身上的衣服和鞋全是親戚朋友和同學送的。
劉剛說,賣廢品每月能掙600多元,他現(xiàn)在已有3000多元存款,準備用來繳學費。劉剛最后一學年的學費需要9000多元,他還得努力!
自強自立 謝絕學校提供捐助 下午兩點半,劉剛換下污損的工作服,與班上其他98名同學一道坐進教室,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解投資經(jīng)濟學。劉剛所在班級輔導員田老師介紹,劉剛綜合成績在班上99名同學中排名前20位,而且上學期剛獲二等獎學金,每月有50元補助。
重師涉外商貿(mào)學院副書記唐加祥說,學校獲悉劉剛的情況后,曾提供助學貸款和捐助,但都被劉剛婉言謝絕。他認為,劉剛所表現(xiàn)的這種自強自立精神是當代大學生所缺少的。為此,學校曾安排劉剛等同學在全校作報告,許多不知情的學生在驚訝之余,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收購廢品是想減輕家里負擔 三年來,劉剛一直靠揀廢品賣供自己上大學,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昨日,劉剛坦言是因家貧窮,想減輕家里的負擔。
記者:揀廢品遇到過哪些困難?
劉剛:揀到的塑料瓶、廢書報沒有地方放,只好放在寢室。但是廢品有異味,影響了同學們的生活。最后還是學校后勤處老師特地劃了一個樓梯間才解決了問題。
記者:有沒有覺得委屈的事情?
劉剛:剛開始揀廢品的時候,遭遇一個清潔老師的阻止,說要經(jīng)學校同意(開始流淚),好在學校還是批準了。
記者:明年就畢業(yè)了,最大的希望是什么,還干廢品收購嗎?
劉剛:堅持把大學讀完,現(xiàn)在還要加緊備考一些證書,準備畢業(yè)后找份其他工作。至于廢品收購,我想至少在畢業(yè)前會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