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大學生飯碗,吃干凈的不到10個
不久前,武漢科技大學組織學生在校園3個餐廳隨機抽查了100個學生飯碗,發現吃得較干凈的不到1/10。在隨后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有3%的同學每次用餐都會有剩菜剩飯,67.8%的同學承認自己偶爾會出現剩菜剩飯。
經過調查,飯菜質量不高、食欲不好、吃不習慣、就餐環境不好、減肥、別人沒吃完就不好意思吃完、從小養成了剩菜剩飯的習慣等成為很多學生浪費的理由。不少同學甚至“理直氣壯”地認為:“我自己錢買的,愛吃多少吃多少,你管得著嗎?不就幾毛錢嘛!”
參與調查的2004級材料專業王毅同學說,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僅南園一個食堂每天回收14桶剩飯菜,按正常售賣每桶折算200元計,浪費金額2800元,一年下來可就是100萬元。
貧困鄉村體驗,大學生們一路無言
在對校園食堂浪費進行調查后,武漢科技大學精心組織了15位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代表趕赴國家級貧困縣陽新縣新屋村進行體驗教育。
在村民石常海家,房梁上吊著兩條已被熏黑的臘魚,摸上去硬梆梆的。石常海告訴同學們說:“這是家里唯一的兩塊肉。過年時辦的年貨,哪舍得吃?”
在村民殷遠能家,滿滿一鍋舍不得削皮的煮紅薯又讓大學生們驚奇。拉起家常,2003級法學專業的石玉清隨口問13歲的殷曉日長大想干什么?小曉日沉默了一下,小聲說想當廚師,理由是“那就能給媽媽炒白菜吃了!”學生們聽罷無言。
“一粒飯教育”直擊大學生價值觀
食堂浪費的驚人數字、校園與鄉村生活強烈對比的感言和照片,武科大教學樓下和食堂外“一粒飯教育”的展板前人頭攢動、不少人唏噓不已,留言簿上很快簽滿了激動的語言……
一位名為清水悠悠的學生在校網站上留言,“看罷圖片,一聲罪過!我們真的富有到可以輕視怠慢糧食么?國人解決了溫飽問題,糧食從未像今天這樣尋常、廉價。珍惜每一粒糧食,這是一種崇高、一種教養、一種習慣!”
還有一位同學寫道,“我來自農村,看到很多同學浪費,我心如錐扎般痛;看到農民收獲糧食的不易,我想哭。我希望,同學們吃飯不要忘了種田人,少一份奢侈,多一份至誠和感恩吧!”
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