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02日 08:13 浙江日報
幾年前,教育專家呼吁給中小學生減負,北京市教委出臺規定取消小升初入學考試,通過電腦直接派位,來決定孩子上哪個初中。此政策一出臺,北京市掀起一股小學生奧數熱,因為一些“重點校”將通過孩子的奧數成績來選擇自己的生源。全民學奧數的熱情被激發,社會上涌現出許多大大小小的奧數培訓班。一位家長說:“當時孩子的負擔不但沒有減,反而更重了,家長們的負擔也同時加重了。” 而在教育專家反復呼吁減負的情況下,北京市教委又出臺政策取消教委舉辦的奧數班。各個奧數班紛紛轉向民辦,隨著學奧數孩子數量的增加,“重點校”又轉而側重看英語成績了,各種考證班、培訓班迅速擴張。 2007年,北京市嚴格禁止小升初跨區招生。于是,一所好中學邊上的平房可能很快就被炒成天價,因為入學要求孩子戶口所在地的居住時間要達到幾年以上,所以更有些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起就開始為小升初做準備。 隨后,名校辦民校、共建校現象出現,推薦優秀小學畢業生進入優質中學,在全區大派位之前,先對優秀學生進行“小派位”的“推優”辦法施行…… 不論政策怎樣改變,幾年來一直沒有改變的是,家長給孩子報班擇校的決心。 北京一個自發形成的“家長聯盟”的代表們,自發完成了一份《北京市初中生生存狀況調查及建議》。一位家長代表袒露了眾多家長的心聲及疑問:“社會上的教育機構到底是干什么的?孩子們的升學誰說了算?要想做到教育公平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教育公平,對于一個不斷發展的國家,我們追求的是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 “家長很無奈、很可憐,也很辛苦。”一位在北師大從事教育研究的博士表示,目前我國存在的一個矛盾是,越好的學校教師工資越高,所以好教師紛紛去好學校工作,造成教師資源的不均衡,無法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擇校現象”隨之出現。“目前我國師資不足,但師范大學的畢業生卻找不到工作,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他表示,應該提高教師待遇,引導師范類學生在畢業后都去當老師,才能增加優質教師數量。教師流動是義務教育均衡的關鍵,流動的前提是教師待遇的均衡。 日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與新浪教育頻道聯合進行的“重點學校該不該取消”調查顯示:近70%的網友表示有過擇校經歷。至于“擇校的動機”,排在第一位的是給“孩子提供優質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第二位是“給孩子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選擇“別人都在擇校我不擇,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的占16.8%左右。在“您贊成義務教育階段取消重點學校嗎”這一選項中,很贊成的占61.5%,基本贊成的占12%。 大多數專家認為,擇校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教育公平的最大問題,是影響教育均衡化發展的一個“腫瘤”。要解決擇校問題,就要取消以各種形式存在的“重點學校”。對一個國家而言,教育質量應均衡發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建議,建立教師流動機制。首先實行學區內、城區內的教師流動,骨干教師資源由學區共享。通過教師流動,對本區已經形成壟斷地位的初中名校進行拆分。“沈陽市推行教師流動制度已逾五年,取得了良好成效。”楊東平說。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