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07日 10:14:21 重慶晨報
為凈化網絡環境,我市響應“中國未成年人網脈工程”活動,開展網脈行動,同學們積極簽名支持。孟慶雷 攝
一些“黑網吧”以吸引未成年人為目標,給未成年人教育帶來了極大危害,我們有必要大力查封“黑網吧”,凈化網絡環境。CFP 近幾年來,我市未成年人犯罪占罪案比例的10%左右,多數失足少年處于14—17歲之間 面對民警的苦口婆心,麥志杰不屑地用眼角余光掃了一眼,作為恩平派出所的一名“常客”,他很在行地說:“你別嚇我,我還不夠14歲,不用負法律責任,我還可以再撈一年。”民警的管教是他滑落犯罪深淵前的最后一道屏障,但他卻報之以拒絕和反駁。 對“問題少年”,學校只能進行口頭教育,不能留級,不能開除;家長只能嘮叨幾句,打罵無濟與事;派出所有時也很無奈。古老的故事中,有一種神秘的藥方可包治百病,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少年”,治療的藥方又在哪兒呢? 現狀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讓人揪心 【數據】 我市未成年人犯罪占所有罪案的一成 “據我們幾家單位聯合開展的調查顯示,近幾年來,我市未成年人犯罪占罪案比例的10%左右,這已經成為我們必須關注的社會問題。”拿著一份未成年人犯罪情況調查,市文明辦負責人面色凝重。 去年,市文明辦組織市教育局、市婦聯、市公安局、團市委、市關工委等部門先后到新會區、開平市、恩平市進行調查,發現未成年人犯罪不容小視,2005年全市有犯罪的未成年人1396人,2006年有1487人,2007年有1978人。從年齡構成來看,他們多集中在14—17歲,也就是說集中在初中階段。 我市一所中學的老師告訴記者,初中階段,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與小學有較大差別,有些學生由于適應不了,導致學習跟不上,出現厭學心理,因此初中輟學現象一般出現在初一下學期之后到初二升初三這個時間段。這些學生流向社會后,由于心智未成熟,容易受到壞人教唆,走上犯罪道路。我市的統計顯示,輟學學生的違法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的90%以上。 除了違法犯罪外,因小錯不斷而處于犯罪邊緣、在學校后進、與家長鬧矛盾以至互不理睬的也大有人在,他們共同構成了未成年人中“問題少年”的主體,而他們的不良表現,等待著社會去關心教育。 【原因一】 失足少年多出自“特殊家庭” 據記者了解,“問題少年”產生有幾個原因,有的是交了“損友”被帶壞,有的由于心智尚沒有成熟,容易受影視作品和網絡中黃色暴力的誤導,還有的就是個人性格缺陷,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家庭問題。 “現在未成年人遇到的問題,最主要的是由家庭原因引起的。”市婦聯兒童部部長李艷娥的這種觀點,得到了新會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麥昆泉的印證,他告訴記者:“會城街道關工委接觸到的‘問題少年’,多是因為家庭原因引起的,剛開始還只是一點心理問題,最后發展到厭學、輟學,從而成為‘問題少年’。” 目前社會豐富多彩,家庭情況也變得復雜,單親家庭、再婚家庭、貧困家庭等都是“特殊家庭”。去年發生在開平的一起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中,主犯以及其他幾個從犯都成長于“特殊家庭”,有的家長甚至不知道孩子最近的去向。新會區會城鎮南興社區的李慧紅老師一直工作在未成年人教育第一線,她說:“現在的學生面臨家庭壓力和學校壓力,學校里還好,有老師教育;在家里,父母卻不知道怎樣與孩子溝通,有時雙方鬧得互不理睬,導致‘問題少年’出現。”她老師介紹說,在南興社區有一位中學生,家庭貧困,中學時上的是一所好學校,中考時沒有考上重點高中,引起父母的不滿,最后發展到他父親在家他就不在家,雙方互不見面,直到經過社區關工小組的教育,雙方才緩和矛盾。 【原因二】 網絡環境有待凈化 “警官,不要擔心,我雖然刺傷了他,但不會有事,他還可以重生的。”這句話不是網絡語言,而是我市中學生陳斌刺傷同學后所做出的解釋。原來,陳斌經常打網絡游戲,也喜歡模仿網絡游戲中的動作和手法,在和同學的一次爭執中,他拿起一根尖木刺向同學的肚子,被刺同學霎時鮮血直流。在警察查問他時,他的解釋讓人哭笑不得。 目前,未成年人成長的經濟環境大多不差,但社會環境卻讓人擔憂。游戲機室、網吧雖然明確規定不能讓未成年人進入,但這一規定并沒有得到認真執行,更有甚者,一些處于城鄉結合地帶的“黑網吧”直接以吸引未成年人為目標。 “求求你們了,你們能救救我女兒嗎?”近日,杜阮鎮的徐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表示她女兒經常去上網,開始時徹夜不歸,最近更是輟學在家,讓她很無奈。徐女士告訴記者,她平時生意忙,沒有時間照顧14歲的女兒。前一段時間,她發現女兒徹夜不歸,經了解后,知道女兒經常到貫溪市場附近的一家網吧,后來女兒告訴她“不想上學了”,就不再去學校了。“救救孩子吧,只要能讓她安心上學,我們不怕花錢。”徐女士說。 家長的苦心,未成年的孩子是不能明白的。記者走訪了市區一些網吧、游戲機室,發現未成年人還真不少,他們打游戲、上網時可以忘記周圍的一切,完全沉浸其中。 【原因三】 學校5天抵不上休息兩天 “現在的學生,學校5天的教育,還抵不上周末兩天的休息,未成年人的教育,只靠學校是不可能的。”鶴華中學在未成年人教育上取得不錯的成績,學校的副校長代紅卻對未成年人教育充滿無奈。按照代紅的說法,就是學生若在兩天的休息時間里受到了影響,在校內5天所受到的教育效果就很可能會蕩然無存,要教育還得重新開始。 “目前,學校、家庭、社會之間基本上各自為政,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導致學生脫離學校后就基本脫離了任何管教,而這也是對未成年人管理的空白點。”市文明辦負責人說,“另外,我們對‘問題少年’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去年幾家單位的調查顯示,目前學校對學生只能進行口頭教育,不能留級,不能開除,有的問題學生屢教不改,學校也毫無辦法,即使是派出所,對未成年人犯罪有時也很無奈。” 對于管理的空白,我市一些學校想盡了辦法,鶴華中學在假期里,不定時組織老師到各個網吧、游戲室尤其是“黑網吧”察看,希望減少學生到那里的時間,雖然取得明顯成效,但老師們卻付出了說不盡的辛苦。另外,該校也請司法部門到學校,給學生們講解法律知識,讓他們明白犯罪的后果。代紅總結說:“德育不達標,學習再好的學生也不能成才,要成才就要對未成年學生加強德育教育,首先使他們成人。” 探索 中山經驗還是新會模式? 【中山經驗】 社教人員連起學校和家庭 未成年人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僅靠學校是不夠的,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缺一不可,那么,有沒有一種藥方,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呢?“目前來講,中山市小欖鎮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新會區會城街道的教育模式,我們也可以推廣。”市文明辦負責人作出了回答。 據介紹,中山市小欖鎮建立了一套機制,讓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育網絡,讓三者各司其責又互相協調。“小欖鎮成立了社會教育就業辦公室,這是一個專門負責未成年人教育和就業的機構。該辦公室在每個社區都有一個專職的工作人員,負責聯絡學校、家庭與社區,社區建有社區內所有學生的檔案,并設有專供學生使用的學習設施。” 據介紹,小欖鎮的學校隨時將學生的情況反饋給社教人員,社教人員負責和家庭、社區溝通,對問題學生安排專門的義工跟蹤教育,并為其及其家庭提供幫助;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社區將他們集中起來在社區教室做作業,并安排義工義務輔導;對輟學學生,社區把他們集中起來開設專門的班,用自編的教材來教學,學習內容比普通班難度降低,學生畢業后發原來學校的畢業證。 【新會模式】 專職老師瞄準“160工程” 對于新會模式,新會區會城街道關工委副主任吳斌這樣總結:“在會城街道14個社區中,每個社區都有一個專職老師負責未成年人的教育,這個專職老師的編制在教育部門,工作在社區,將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結合在了一起。”對于這種方式的優勢,會城街道南興社區專職老師李慧紅說:“首先我們是一名老師,不是社區人員,學生家長容易接受我們,我們也可以及時得到學校的情況。”記者采訪時,會城街菱東社區的李翠云老師、南園社區的李美霞老師,對李慧紅的這種說法均表示了肯定。 在新會區,會城街北門社區關工小組常務副組長伍鵬謙講了這種模式的工作方法:“每個社區都會有一個關工小組,組長由社區黨支部書記擔當,副組長由專職老師、主管關工工作的社區人員組成,其他組員則是警務人員、退休老師等。專職老師從學校了解學生情況后,其他人員分別開展工作。我們一般將‘問題少年’分為三類,分別是失足少年、處在犯罪邊緣的人和后進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教育,我們稱之為‘160工程’,就是把握好未成年人一年中160天的假期。”據悉,通過有機聯系學校、家庭、社會,采取分類教育和每年舉辦這三類人員的集中學習班,會城街道關工委從2001年開始,挽救了200多名失足少年和處在犯罪邊緣的人,現在他們中有的已經成為大學生,有的則當兵入伍,還有的自己創業,成為富甲一方的老板。 【尋找試點】 籌備設立“未成年人之家” “如何學習中山經驗,搞好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我們正在探索。”市文明辦負責人說:“我們計劃先試點,在有條件的社區設立‘未成年人之家’,并設立專職社工,負責三方溝通。社工可以聘專職人員,也可以采取補貼的方式,依托關工組織或義工服務站、青年中心等,讓熱心未成年人事業的老同志或志愿者擔任。現在我們正在尋找試點單位,但這項工作因為涉及的方面比較多,工作難度比較大,需要各級政府和各部門的支持配合。” 從去年開始,我市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責,加強了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針對網絡對未成年人的危害性,市有關部門加強了對網吧的管理和文化市場的整治;市教育局加強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市婦聯開辦了家庭教育大講壇,從家庭教育入手,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江海區人民檢察院還正式施行全國首個《對不起訴未成年人回訪教育工作細則》,對司法機關酌定不起訴的犯案輕微、有悔過表現的未成年人,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回訪教育制度,指定若干人員擔任回訪教育專員,輔導、安撫與監督這些未成年人,盡量幫助其解決復學、復業方面的實際困難;今年1月,市文明委召開全市未成年人工作會議,提出了今年的工作要點,并準備成立未成年人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最近,市文明委還準備開展全市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專項行動,以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查處“黑網吧”和網吧違法違規經營、凈化熒屏聲頻、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為重點,凈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 我市的努力一直在繼續,各部門在尋找如何管理未成年人這個神秘的藥方上,已經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現在要做的,就是怎樣讓未成年人喝下可口的良藥,從而成為陽光少年。 □文中未成年人姓名均為化名 來源: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