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13日08:55 內蒙古晨報
戎國強
春光明媚的季節,這樣的消息格外觸目驚心——《成都商報》報道,3月24日中午,湖南郴州市九中初一女生徐遠方從五樓教室跳下身亡。她留下一張小紙條:“李老師,我對您沒有什么意見,只是以后您不要輕易再讓我們寫檢討了。”顯然,她想跟老師做一次溝通,但最后放棄了。跳樓之前,徐遠方被老師罰寫1000字的檢討書。
徐遠方的同學稱,寫檢討是班規,只要學生犯了錯誤,都是被逼寫檢討書,讓學生自己一遍遍痛罵自己、侮辱自己。大多數學生都寫過檢討書,徐遠方被罰寫檢討書10多次,“很羞辱”。
教書育人,本來是一個循循善誘、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但是,現在越來越常用的“教育”手段是罰,罰站、罰跪、罰寫檢討書,罰寫作文,還有用煙頭燙學生的。
近日,四川瀘州市少岷職業學校59名學生被罰跪近20分鐘,起因是一女生上課時玩頭發。
3月23日,重慶墊江縣太平中學初一年級幾個學生,因為在晚自習時間翻墻出去玩耍,被班主任用煙頭燙傷,其中一個叫陳余的學生手臂上燙了3個傷口,另一個同學經診斷是深2度燒傷。
為什么現在的學校容不得學生有錯?學生都很聽話,百分百守紀律,那還是孩子嗎?如果孩子都是“完人”了,還要學校干什么?這不是說氣話,這關系到教育應該走什么路,應該把學生塑造成什么樣子。
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這樣——以前,當過老師的都有這樣的經驗,學生畢業以后,跟你最有感情的,不一定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而是你“罵”得最多的學生。孩子的心地至少比成人要純真得多,敏感得多,同樣是“罵”,你是歧視的辱罵,還是恨鐵不成鋼的“罵”,他心里最明白。如果你的“罵”里有愛,對他有熱望,他絕不會恨你,更不會逼得他尋短見。可以這樣說,學生的毛病、錯誤,就是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的紐帶。前提是教育者有耐心,有愛心。
那么為什么現在的學校不能容忍學生有毛病呢?問題出在教育的目的發生變異了。本來,“教書”與“育人”,不可偏廢,現在,分數第一,升學率第一。
“育人”見效太慢,升學的壓力從校長傳遞到教師,最后落在學生身上,學生不再是有情感,有血有肉有正常身心需求的人,而是組成“升學率”的一個個數字。既然把學生當作無機物,那么教育手段的“非人化”、暴力化,就是必然的了;于是,事情就變得很荒唐——作為成年人的教育者,不能忍受學生玩一下頭發、翻墻出去看牡丹花這類過錯,年少的孩子,倒要忍受煙頭燙手臂、一次次罰寫羞辱性檢討書之類對身心的摧殘。難道小孩子的神經比成人還要堅強?
即使沒有這類極端事件,看看我們的身邊,又有幾個孩子覺得上學是快樂的事情?只要以升學率為導向不改變,教育暴力化的傾向只會越來越嚴重,更多孩子將被推向極端。3月份這一個月里發生的中小學生自殺事件,僅僅是已經報道的,就有6起,其中一個學生被消防隊員救下。這6起極端事件,都與學生不堪忍受功課壓力有關。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