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16日04:50 舜網-濟南日報
張源源 攝 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達到心靈深處……學校老師們在教育教學中追求一個真字,經過提煉,凝練為唯真教育。在寬闊的經十路旁,就有一所體現唯真理念的小學——— 濟南市德興街小學。 2005年,德興街小學確立了唯真教育理念:“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唯真教師沙龍收集老師們在教育教學中的困惑或經驗,進而提煉出每月一期的活動主題,給老師們搭建了一個各學科互動、經驗分享、困惑共解的互助平臺。唯真——— 心橋家長俱樂部是由家長自主組建的家長委員會,他們定期開展活動,交流在教育學生方面的困惑。學校還為此開通了教育熱線,家長俱樂部促進了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并且通過創辦《心橋》報,在理論上給家長以指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小課題研究更是豐富多彩,各年級的學生都會在綜合實踐活動老師的指導下每學期集中確立1—2個課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小蘑菇大世界》、《人民幣的調查》、《護鴿小隊在行動》、《廢舊報紙變化衣》、《神奇的紙橋》等課題展示深深吸引了參加會議的老師,這些活動的開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了交際能力,更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翰墨飄香又成為德興街小學的另一道靚麗風景線。學生從剛入校就接受書法教育,在書法老師的指導下,學校已有不少學生被評為濟南市書法小名士。現在,德興街小學已經亮出了“真教育”品牌———“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真教育”。學校的老師是“真才實學、真情實感的真教師”;學生們也一定要成為“真做、真學、真思、真行的真學生”。 小班化助學生真我綻放 德興街小學是省小班化教育實驗學校。小班化教學改革不僅僅是學生數量的減少,更重要的是在小班額條件下的教育思想、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校的孩子是幸福的,每一朵花都有綻放的機會。 小班學生人數少,個體之間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態度、習慣方面的差異更明顯。對此,學校對學生實行了隱性分層,把學習能力強、中、弱的學生較為均衡地分配到各個小組,在合作學習中以強帶弱,各組之間實力相當的學生也能互相促進,增強小組學習的有效性。同時針對學生的差異,布置作業體現出很大彈性。學有余力者完成發展、拓展性作業,較吃力者則完成鞏固性作業,既保護了前者的學習興趣,又使后者的學習質量得以保障。有時還會根據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如寫字慢等制訂特別的作業計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提高。這正是小班教學給予學生人文關懷的體現。學校教師以“50個好習慣”為標準,幫學生制訂個性化成長目標。“50個好習慣”涵蓋了健康、品德、學習、勞動、社會交往等多個方面,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家長評價,幫助孩子清楚認識自身不足,由學生自己確定一個學期的努力目標,為形成其良好習慣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不重復別人的答案,引導孩子談出“我的”觀點,發出“我的聲音”。 讓教師詩意棲居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老師在勞動中得到樂趣,那你就引導教師走向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學校深知“教育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的道理,努力在管理中營造“重視教育科研”的氛圍,靠教育科研創“真教育”品牌。如今,學校中青年教師人人有科研課題。 作為授業解惑者,他們一絲不茍地備課、批改作業、解答學生的疑問,力求“讓真理赤裸裸的出來和小孩見面”,而不戴任何面具。他們身上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那一張張綻放的笑臉,昭示著幸福。幸福是教師節飄來的縷縷芬芳;幸福是與專家交流時的頓悟與明朗;幸福是經驗分享時的酣暢,是沙灘上班主任們跳動的詩行;幸福在激情四射的課堂,幸福在教師們陽光運動時的操場、健身房;幸福是那杯杯端起的美酒中浸潤的肯定與欣賞……“唯真”,引領學校的老師們用愛和責任播種下學生和自己的幸福,“在教育的路上,守住了一顆樸素而真誠的心”。經過幾年的探索,唯真教育已開始結出碩果:學校榮獲全國學科四結合學校、省電化教育示范學校、省優秀家長學校、市規范化學校、市德育規范化學校等稱號,并在市乒乓球比賽、區才藝競賽等比賽中獲團體一等獎。 (本報記者 孫勇)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