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04-18 10:58 來源: 荊楚網
繼重慶市前不久曝出今年應屆高三學生中有上萬考生沒有報名參加高考的消息,湖北省教育廳昨天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該省約有2。6萬學生放棄高考。有關專家表示,湖北棄考生比例占總數約5%,高中生流失率在正常范圍內。(4月14日《文匯報》專電)
學子們因為各種放棄高考,看似是個很私人的問題,但2。6萬學子同時棄考,恐怕就不單單是個人的問題了。大家會思考這是“讀書無用論”死灰復燃?還是市場經濟規律下的“用腳投票”?他們放棄高考又會失去什么?
每個學子從進校門第一天就被灌輸著“上大學”、“跳龍門”的思想,仿佛大學就是天堂,大學畢業就吃穿不愁,所以,沒有學生是愿意放棄去大學的機會的吧。但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卻也沒有幾個人會說出“讀書無用論”這種話,而更多的是質問大學教育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因此,說是“讀書無用論”,不如說是“大學無用論”。
“大學無用論”這里拿出來,并不是批判大學,而是反思。現如今大學畢業生不像計劃經濟下的包分配,用計劃的手段安排畢業生去留問題,人才難以流動,自然不會就業難的問題了。市場經濟下,人才自由流動,每個人都想追求更好的發展,更高的待遇。過去培養大學生的教育大省因為家中缺少“梧桐樹”,那些孔雀只有“東南飛”。如今,經濟形勢不好,“梧桐樹”更為稀少,給大家的感覺自然是“孔雀”滿天飛了。
在這種情況來看,放棄高考實質上放棄的是一種單一的“人才觀”。一百多年前,龔自珍發出一聲慨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如今,我看是“不拘一格用人才”才對。我們常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在我們眼中飛的高遠的鴻鵠便是人才,大家爭相競逐。對燕雀則認為其平常而不太在意。但我們又安知燕雀不是人才?小小燕雀的志向也許不是多么高遠,但確實踏踏實實,他們是社會發展的基石。
大學畢業生是人才,但沒上過大學,卻能開創一番事業的創業者不是人才嗎?能精確無誤的做出配件的技術工人不是人才嗎?能依節氣種好糧食,掌握規律養好豬的農民不算人才嗎?鴻鵠看似高遠,燕雀看似渺小,但是在自然眼中,在市場眼里他們都是一樣的。他們只是自然鏈中的一環,人才資源里的一部分,缺一不可。
沒有高素質的勞動人才做支撐,高技術人才也是獨木難支。在大學畢業生飽和的狀況下,不如轉變我們的“人才觀”和政府的“用人觀”。更好的了解用人市場需求,形成一個成分合理的人才結構,打造一個“人人成才”的環境,營造一個“人人學習”的氛圍,建立一個“終身學習”的機制。如此,這2。6萬學子就算不上大學,也一定會堅持學習,成為一個社會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