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20日 08:17:29 來源:南京日報
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從腦科學角度談教育誤區
來源:新華網
“幼兒在5歲前背詩根本沒用。”昨天(19日,下同),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長韋鈺來到市第十三中學,從腦科學角度,給學生、家長及老師糾正了不少學習教育過程中的誤區。
幼兒在5歲前背詩沒用
“5歲開始對兒童進行科學教育比較合適。”韋鈺認為,兒童早期經歷對人的認知能力、社會情緒能力具有獨特而強大的影響。早期兒童腦的可塑性最好,存在某些功能發展的最佳發展期,同時也是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
“不要在孩子5歲之前讓他背詩文,沒用的,即使硬逼著孩子背會了,也會很快遺忘。因為產生記憶力的大腦部位在5歲之前還沒長好。”韋鈺反對幼兒死記。針對“即使不完全明白,也可以形成文化熏陶,潛移默化”等觀念,韋鈺認為:“我不是反對兒童學習對他們有用的古文,而是要研究怎么學,什么時候學最有效。記不住的背誦對兒童的道德提高完全無效。”
學校科學教育要“做中學”
韋鈺說,有的學校現在雖說是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但方法并不科學。她說,現在很多學校重復地做一些示范性實驗,禁錮了學生的思維。
用放任的方法讓孩子隨意摸索,韋鈺也不主張。她說,“我們的知識和經驗發展到今天用了2000年,教育有責任告訴孩子準確的科學發現和原理。”
韋鈺說,實際上一二年級小學生求知欲已很強,看到鍋里水開了,他們會去想為什么鍋蓋會動。你如果直接跟他們講這是瓦特原理,“科學”就會從此扎根在他們幼小的心靈。
韋鈺透露,自2001年以來,她和一些專家一直致力于我國幼兒園、小學的“做中學”科學教育研究和推廣。“做中學”,就是用兒童自己感興趣的現象來啟發他們的科學思維,培養他們動手動腦能力。
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不是一回事
現在很多校長對老師上課有要求:課堂上老師用20分鐘授課,20分鐘以后就不能再講,把剩下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韋鈺認為這也值得商榷。
“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不是一回事,‘自主學習’指的是自主獨立地學習,沒有老師指導的;而我們強調的是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究過程。”韋鈺說。
韋鈺舉例說,有兩個學生都養雞,其中一個學生養的雞死了,這個學生就開始研究為什么自己養的雞會死,最后這名學生認為死因是自己的雞吃了韭菜。然后花大量時間去研究雞為什么吃了韭菜會死。
“這樣的研究科學嗎?會不會得出正確結論?當然很難。”韋鈺說,“因為這樣的研究沒有同學之間的討論,也沒有老師的指導,僅僅是閉門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