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4-16 13:53:52
【龍虎網報道】新聞提示
是讓孩子提前“搶跑”上學,還是再等一年?每到新學期,遇上差幾個月才到入學年齡的孩子,家長都會發愁。早上學怕跟不上,孩子自卑;晚上學,又怕耽誤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A
聰明寶寶成了“壞”小孩
“要考試了,孩子根本沒‘考試’概念,只知玩耍。我正考慮是否讓孩子重讀一年級。”去年趙女士托“關系”改了戶口本,讓差1個多月的兒子小軒(化名)上了小學,現在孩子面臨升二年級,趙女士卻因為孩子表現而頭痛。
而在班主任眼里,小軒也被定性為成績落后,行為習慣較差的小孩。“他上課容易走神,每堂課能安靜10來分鐘就不錯了,每次測驗,別人爭100分,他的卷子卻都是‘紅叉’,排名都在后10名;習慣也差,放學收書包都不會,總是慢慢吞吞最后一個。”小軒的班主任說。
“因為各方面表現不太好,小軒難免常常受批評,以至同學認為他是‘壞’小孩,不和他玩。現在小軒變得很內向,常常跟我說‘不想上學了’,讓我很難過,在幼兒園時,小軒一直是一個人見人愛的聰明寶寶。”趙女士說。
B
孩子自卑是提前入學惹的禍
五老村小學資深老師金書分析,小軒的情況主要是提前入學造成的。我國規定小學入學最低年齡是滿6周歲,這是最低限。雖然小軒和最低限只相差1個多月,但和班上大小孩比起來,可能相差1歲左右。“做家長的都覺得自己孩子聰明,提早上學沒太大關系,實際上相差半年到1年時間,能力上肯定遜色一些。”金書說。
采訪中,南京一些小學校長都提到,現在越來越多家長希望孩子提前入學,一些人還為此到處找門路,有的改戶口,有的甚至多交錢給學校,目前各校每個班幾乎都有一兩個提前入學的小孩。有家長認為:孩子離6歲只差兩三個月,隔1年上學有點晚了;現在孩子大都接受了良好的學前教育,提前搶跑,可為孩子今后發展“留有更多時間”。
金書說,兒童生長發育是有規律的,如果提前上學,某些身體功能發育不全,很可能使他們在某些方面表現不如年齡稍大的孩子。另外,當一個孩子在學習、溝通等方面不如別人、處處落在后面,會影響自信心,久而久之還會自卑。
教育部門一項對100名提前入學學生調查顯示,只有18%的孩子對學習感興趣,56%的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16%的孩子上課坐不住。提前入學的學生中較普遍的問題有:自控能力比較差,多動、任性,上課很難集中注意力;自理能力弱,連整理書包、打掃衛生都需要家長幫忙;甚至產生緊張、焦慮、自我評價低等心理健康問題。
C
搶先“起跑”可能欲速則不達
在機關工作的劉先生對此有體會:“我聽了朋友建議——男孩玩心重,懂事晚,晚上學更能適應學習生活。所以我兒子整7歲才上學,比班上多數同學都大。因為年齡大,個子高,在學習和體育上優勢明顯,自信心還強。”
成賢街小學校長蔡燕說,孩子是否提前上學,要考察兒童的“入學成熟水平”,包括視覺、聽覺能力、運動協調能力等因素,還要看孩子注意力能不能集中、有沒有傾聽習慣等。這些對孩子適應小學生活都非常重要。
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專家認為,一些西方國家兒童入學年齡一般界定在5歲,主要是因為其文字是字母文字,易于書寫辨認;而我國的方塊漢字,相對而言在視覺辨認要求上要比學字母高得多,因此我國把兒童入學年齡定在6歲是有道理的。讓各方面發展還沒準備好的不足齡兒童提前上學,是不負責的態度。一些“起跑緩慢”或“跌倒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其實并非學不會,而是需要更多時間去適應學校教育。硬讓還在玩耍年齡的孩子上學,就算搶先“起跑”,也有可能欲速則不達。
來源:龍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