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媽媽”成貶義詞的反思
2009-04-23

 2009-04-23 07:57     東北新聞網 

  核心提示 我們應以科學、開放、健康、多元的心態,來看待子女的成長和成才問題

  日前,一篇《美國高中“中國媽媽”為何成了貶義詞?》的文章在網上引發熱議。在美國學生、家長眼中,“中國媽媽”愛攀比,永遠以別人為標桿,要求孩子學這做那,成了美國高中生口中的諷刺語。主流社會認為,華裔家庭孩子缺少獨立性和自主性,就像小雞一樣,總要靠老母雞的翅膀來保護。

  1919年10月,魯迅寫下了《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反對父權的無上權威,反對父母對子女有天大恩情的思想,針對父母凌駕于子女之上的傳統舊觀念,呼吁父母們“覺醒”。

  而現在,中國媽媽們“愛攀比”、“愛包辦”等,說到底,也是一種基于功利目的,不尊重孩子的個性與愿望,對孩子賦予過高的未來期待,為此又不惜付出過度的物質溺愛。

  倒不是友邦人士一驚詫,我們便自怨自艾,趕忙自我檢討,在教育上我們是得反省一下——美國媽媽看重的是孩子是否快樂,是否心智健全、是否個性獨立;而中國媽媽看重的是孩子的分數,這成了不少年輕父母為孩子制造的新囚籠,成了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堪承當之重。

  總的來講,這會讓中國的孩子們比較辛苦,正如時下熱播的《我的青春誰做主》所揭示的,母親總想掌控和指揮女兒的命運,令女兒困惑、茫然甚至痛苦。這在與被稱作是“孩子天堂、老人地獄”的美國相比較,其反差更明顯。

  美國小孩子在校接受教育,是循循善誘,培養興趣,鼓勵沒邊際地自由發揮,今天讓你從后花園撮一些土去,就教學生這土的形成,從感性到理性;明天讓你手工制作一件東西,讓你上臺表述這東西的制作過程,一切以學生為主體。中國教育的問題就是,給你一個圓,在數學課上就給你答案這是零,在英文課上就是“歐”,不能有別的答案,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創造性受挫,想像力受限。

  所以說,很多學子大致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其受教育的路徑,那就是:在痛苦的灌輸中等待開悟。灌輸貫穿了整個學習的過程,是在戒尺或類似戒尺的訓導、填鴨、死記硬背中“裝滿知識”的過程。

  教育的兩種功能,我們似乎只注重了一種,那就是學會手藝好謀生,在現在的就業嚴峻形勢下,就更令中國媽媽們恐慌,就越發強化了中國媽媽的“攀比”心理,更加以別人為標桿,求得孩子出人頭地。

  在這種實利主義目的趨使下,教育的另一種功能被抵消了,那種被學者肖雪慧稱作“必要的烏托邦”的教育內涵,那種讓孩子眼界開闊、目光遠大,有助于發展觀察、分析、評價、選擇能力的內容,被立等可取的“錢幣”式的內容取代了。這是鍛造工具出產匠人而非陶冶精神出產大師的教育,也是中國媽媽“攀比”魔咒的來路,對此,不能光是中國媽媽們反思,整個中國教育體系都該為此反思。

來源:金虎時評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