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透視高中“苦學”現象:高三的記憶
2009-04-23

2009年04月21日 08:29:46  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記者 張曉晶

    高考越來越近,近期,高中生因為學習壓力而猝死或自殺的消息頻頻出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很多教育界專家和家長認為,減負喊了多少年,為什么時至如今高中生仍然累得讓人心痛?應該盡快樹立科學的育人觀,還孩子們全面健康發展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山東一所學校高一教室里的書墻,一眼望去只能看到學生的頭頂

    “高中三年像煉獄一般”

    彥芳今年已經研究生畢業,但時至如今高中三年的苦學情景還時常出現在她的夢中,“不是考卷沒答完,就是考試遲到了,這樣的夢一直在困擾著我。”她說,她所在的地市以升學率高而聞名,高中三年對她來說像煉獄一般,用“掉了一層皮”來形容,一點不過分。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除了跑操、吃飯之外,就是上課、自習、考試,一天要學習十幾個小時,每個月“放風”一天。

    彥芳身材瘦小,戴著厚厚的眼鏡,回想起那段日子,至今還覺得苦不堪言。她說:“雖然如老師父母所愿,我成績一直不錯,但我很自卑,除了學習可以說什么也不會。與同齡人起來,我的生活很單調。”

    彥芳的高中經歷至今仍在很多地方繼續上演。隨著高考的臨近,高中生不堪學習重負而猝死或自殺的消息又頻頻出現,有的媒體甚至創造了“過學死”這樣一個新詞匯。

    其實,高中生負擔過重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一年前,一位學生家長給山東省教育廳長寫了一封信:“尊敬的廳長,我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學生家長,我覺得,高中教育再不改革,幾年或者十幾年以后,這批孩子恐怕就是一批只會看書考試的機器了,考試排名競爭,孩子的壓力確實太大了。”

    高中苦學狀態在全國比較普遍。“高中生每天學習十六七個小時,一個月才休息一天或半天,身心素質嚴重下降。隨便走進一個教室,戴眼鏡的學生都占六七成。”一位高中老師說。在“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只要能提高成績就行”的功利思想指導下,各地形成了一整套教育潛規則。

    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一直在為高中應試教育現狀而憂慮,他說,孩子們的課業負擔有多重,從一些學校的口號中就能體會出來。有的高中學校提出,“為了升學率,要把學生的油全榨出”、“為了提高升學率,非考科目全讓路”、“提高高考成績,校長要靠上,教師要豁上,學生要拼上”。

    “社會上有四種人:人渣、人手、人才、人物,你想成為哪種人?” “我不是貴族,但我可以作貴族的祖先。”張志勇說,他曾到山東各地高中進行暗訪,發現有的學校門口赫然寫著這樣勵志的話。除此之外,很多班級也有自己的口號,如“不吃苦莫進此門”“零抬頭、無聲音”等,就是學生要一門心思埋頭學習,任何人來了都不能抬頭。

    高中教育深陷應試教育的泥潭不能自拔,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憂慮。記者采訪到的很多高中校長認為,應試教育傾向,正嚴重危及著民族的未來。如何在高中階段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

   高中成為制造大學生的“工廠”

    在教育界,流行這樣一句話:經濟發展要看GDP,教育發展要看升學率。由于急功近利的教育政績觀驅使,一些地方領導把教育的健康發展當成“軟任務”,而把高考升學率當成“硬任務”,習慣于像抓GDP一樣抓升學率,并以此作為考核教育部門和學校的主要指標。

    記者調查發現,為了取得好的分數,獲得好的排名,得到更高的升學率,不少學校存在重視智育,忽視德、體、美育的現象。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圍繞著升學考試來組織實施,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學校就怎么教,一切以通過知識訓練讓學生獲得高分、讓學校獲得高升學率為目的。不少高中學校取消了早操,體育課也可有可無。有的校長說,也知道讓學生跑跑操、出出汗好,但就是舍不得那20分鐘,“20分鐘能讓學生背多少單詞、做多少題啊。”

    “這種以升學率為指標的學校教育離育人越來越遠,高中成了制造大學生的‘工廠’。”張志勇說,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對普通高中的管理,基本就是指標、考試、排名、升學率、獎懲五件事,而這五件事歸根到底就是一件事:升學率。其他的,可以說“一概不管”。

    他舉例說,按照法定要求,我國基礎教育實行的是“六三三”分段的12年學制。但實際上,我國一位高中生的正常學習時間只有10年半左右。其中,初中3年,要拿出半年的時間進行應考準備;高中3年,全國各地高中普遍要拿出1年的時間進行應考準備。這種單調枯燥的應考準備,不僅破壞了我國的基礎教育學制,導致我國中小學生接受教育的正常時間受到了縮短,而且扼殺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何時打破高考“魔咒”?

分身乏術 李華 繪

    張志勇認為,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其背后反映的是我國教育價值觀還沒有從“知識本位”的泥潭中走出來。這種教育價值觀與片面的應試教育捆綁在一起,嚴重了阻礙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健康協調持續發展。

    從去年起,山東以高中階段為突破口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校管理,嚴格禁止節假日和周末加班加點,禁止各地表彰獎勵高考升學率,不公布高考分數,不下達升學指標,不宣傳炒作高考升學率,目的就是制止各地對高考升學率的惡性競爭。

    山東推進高中素質教育的措施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但記者調查發現,出于對高考升學率的擔心,有的高中還在打擦邊球,有的還在疑慮觀望、消極應付。有的高中校長接受采訪時說,現在的高考,靠題海戰術就可以得高分,誰用的時間多,誰就得分多。如果他們不加班加點,別的學校還在這樣搞,在高考上吃虧了怎么辦?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們就在反思高考對中學素質教育的扭曲,并由此推進旨在引導素質教育良性發展的高考改革。近年來,針對發展素質教育,高考從未停止改革的腳步。

    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唐漢衛認為,高考只是一種考試形式而已,不能期待通過一個高考來解決所有問題,發展素質教育不是光靠高考就能實現的,因為 “一張再好的試卷,也無法考出學生的綜合素質”。他說,現階段,素質教育的發展應通過以高考考試為基礎的多元錄取手段來實現,即通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來實現。

    山東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志業認為,要促進素質教育發展,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發展,就必須打破 “分數至上”的高考招生制度,實現錄取標準的多元化,實行“招考分離”。

    他認為,在我國目前還無法做到考試、招生、錄取三者完全分離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逐步擴大各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范圍和力度。通過高考統一考試,結合高校自主考察結果,并參考學生的中學表現情況,打破唯高考分數決定錄取的狀況。只有這樣,素質教育才能獲得比較現實的發展空間,才能真正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齊濤認為,高考最終的方向是“多考多取”,既有全國統一的考試錄取,又有學校自行組織的考試、自主招生錄取。給每一個孩子、每一類孩子都提供一個發展空間,讓大家走自己的路,發揮自己的個性,這是改革的最終目標。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