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5 編輯:王純 來源:天涯雜談
湖北部分考生改民族成份騙高考加分
少數民族考生可享受加10分投檔”,這是國家出于照顧少數民族考生而出臺的一項優惠政策。正值湖北省高考錄取工作緊張進行之際,石首市的幾十名“少數民族考生”卻成為當地議論的焦點。這不僅因為他們的父母是當地的“實權人物”,更因為他們的民族成份進行過更改。這些考生和他們的父母是真正的少數民族,還是想鉆“加分政策”的空子?記者在石首進行了多日的調查。
今年6月1日起,湖北招生信息網公示了全省少數民族高考考生。在石首市籍的56名少數民族考生中,有20余人的父母是當地黨政機關干部及企業負責人。“我們是幾十年的同事,他們和小孩怎么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少數民族呢?”在石首當地,不少人對這份公示名單提出了質疑。
7月18日,在石首市教育局,記者找到了三名身為教師的家長方某、謝某、唐某2000年前的檔案,他們的民族成份均為漢族。而在招生網公示名單上,他們搖身變成了少數民族。顯而易見,他們都對自己的民族成份進行了更改。石首市招辦負責人解釋,根據國家政策,個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據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確定。父母的民族成份改動后,子女將順理成章地變為少數民族,從而享受到加10分的優惠政策。
這三位教師的做法并非個例。石首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說,根據他們查證,2005年以來,有20名考生及父母履行了審批手續,從而更改了民族成份。
這些考生和家長是怎樣通過審批程序呢?以教師方某為例,其夫為石首市交通局副局長。方某和其子席某通過居委會一張證明,順利闖過道道“關卡”。更改民族的理由是“登記填寫時疏忽大意。” 該居委會工作人員對記者解釋:方某等人當時找了一位熟人,便給其蓋了章。
石首市政協常委水紅國是一名少數民族人士,他就此事表示:非常痛恨那些出于個人利益而濫改民族成份的行為,早在2004年底,他就曾聯合其他的6名政協委員提出“更改民族成份應從嚴把關”的提案。水紅國認為,“這種做法有損國家民族政策的嚴肅性,損害了高考的公平公正。”
高考考試結束了,錄取工作開始了。因為高考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再加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激烈競爭,于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先是襄樊才女蔣方舟獲清華大學直降60分給以錄取的消息,惹得網上評論如潮。但是無論怎么評說,這位“80后”作家,7歲就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11歲就出版長篇小說《正在發育》,到現在已出版了9部作品,而且在面試過程中經過5名博士生導師面試3個小時候獲得自主考試60分的最高加分。蔣方舟的錄取靠的是自身的努力,盡管不是高考筆試成績,但是卻有一個顯性才能,是屬于鳳毛麟角!像許多奧運冠軍讀大學,就是自主招生的一些特例,也是造就大師的途徑!對此,我們該心服口服!
如果說蔣方舟的錄取是高校試圖打破“考分決定一切”的嘗試,能夠被人接受。那么,四川災區校長推薦兒子報送大學好像就難以服眾了!盡管這位校長兒子的事跡是真的、盡管推薦表彰的程序也算說得過去,但是事跡的真實性不僅有夸大而且還不能代表事跡的杰出或唯一性!因為還有更多的救災學生的事跡比校長兒子做的要好、做的要多、做的要感人!保送保的應該是出類拔萃的人!“舉賢內不避親,外不避仇”,仇也好、親也罷,要的是有說服力!要的是能夠保證高考錄取的公平、公正。
現在又出現了《石首20名高考生突擊改民族,想鉆加分的空子》的報道。過去高考移民披露的比較多,現在為了換取這高考加分的優惠,連民族都改了。報道中提到,石首市政協常委水紅國是一名少數民族人士,他就此事表示:非常痛恨那些出于個人利益而濫改民族的行為,這種做法有損國家民族政策的嚴肅性,損害了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移民改的只是居住地,現在為了高考連祖宗的身份血統都變了,真不知道還有什么不能改?移戶籍、改民族、道德加分等等,這類難于把握的定性加分不要也罷!要加分也來個面試公平競爭!
其實高考制度作為目前選拔人才的一種較好制度,應該分兩部分,一是考試,一是錄取。考試和錄取都公平的,高考制度的公平性才體現出來,通過高考選拔人才的優勢才能顯現出來。如何體現公平呢?在目前的社會要做到實質上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即使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其實質也仍然是不平等的,因為城里和農村的孩子考同樣的分數,其過程也是不平等的,但是我們首先要做到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同時,為避免出現“考分決定一切”、“高分低能”,一些特殊人才通過自主招生,也可以走進大學校門,這樣也算是一個公平的調和。一個標準也好、自主招生也罷,關鍵是要公開、要有說服力、要經得起時間和群眾的檢驗!否則,還不知道會出現什么怪事!
來源: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