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07日09:59 生活新報
大學生50種基層就業崗位引爭議 云大學生處認為大學生下基層需明確實施細則 為解決大學生生就業問題,昨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首批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目錄,涵蓋了9大領域50種工作崗位,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不料,這篇新聞被眾多網站轉載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為之叫好,有人認為是浪費人才。相關人士則指出,這項政策如果能有詳細的配套設施或實施細則,就能更好地吸引大學生到基層就業。 畢業生:不是萬不得已不會去基層就業 這則消息發布后不久,云南師范大學法律專業大四學生趙清就看到了。她忿忿地說,“我是從農村來的,我覺得這些基層就業崗位不符合農村實際,也不適合大學生。” 指著鄉村道路維護這個崗位,趙清說,“大學生做這個是干什么?看到路面哪里有個坑搬個石頭去填平嗎?即使一字不識的人也能做這個工作,甚至比大學生做得好。而且這個崗位在農村基本沒什么用。農村又沒高速公路,需要專門的人養護嗎?再比如農村司法協理,農民發生矛盾會用自己的鄉規民約來解決,法律不見得是一種好的解決方式。像這種崗位大學生的優勢根本無法凸顯出來。我們到基層工作兩三年后又得重新就業,那時我們怎么辦?沒人甘心一輩子呆在農村的。可以這么說,這些基層就業崗位只是增加了農村的勞動力而不會給農村的發展帶來多大的提升。” 顯然趙清對這些基層就業崗位并不感冒,但是提起就業,她的頭很快低下來了,她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來描述自己的求職路。盡管她獲得過“省級優秀畢業生”、“省級講課比賽一等獎”等多種榮譽,但這些殊榮并未讓她的求職路比別人順暢多少,6月就要畢業,但她的工作至今仍無著落。她說,“私營企業的待遇很低,就800-1200元/月,而且沒保障;稍微好點的工作吧,又有一大堆博士、碩士跟本科生搶。上學期我就開始找工作,應聘過律師助理、銷售人員、文秘,考過公務員,都失敗了。我們班有39個人,現在真正就業的就2人。” 不過,在講完到基層工作的種種不滿和擔憂后,趙清還是妥協了,她說,“我覺得這些基層就業崗位應該在7、8月份公布,如果到那時仍然找不到工作我會考慮回去,不過那是最后最無奈的選擇。” 學生父母: 只要工作穩定回農村也沒什么 比起趙清堅決的態度,趙清的父母顯然要軟很多。仔細聽了這些基層崗位后,趙清的父親趙從和在電話里說,“只要工作穩定、工資穩定、福利待遇好,沒有后顧之憂,孩子回農村也不要緊。” 趙從和是地道的農民,靠種點烤煙供孩子上學,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女兒考上公務員,成城里人,有份穩定的工作。“務農的那點收入剛夠家里的日常開銷,孩子的學費都是東挪西借的。費這么大代價讓孩子上大學,就是希望她走出這個地方,回農村還是有點浪費了,畢竟是個大學生。但是如果在城市工作總是漂泊不定,還不如回農村,當個村官或者老師也比工作不穩定強。”不過,趙從和對女兒回農村的要求也只限于家鄉附近,如果到偏遠的地區,他還是表示了自己對女兒的擔憂,“在家鄉的話環境比較熟悉,我們之間也可以相互照應,也可以通過一些關系讓她提升上去,但如果讓她去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我還是很擔心,那會耽誤她的青春,也許這輩子她的命運再也不會改變。” 云大學生處:需明確補貼多少才能吸引大學生 在趙清憤憤不平地認為這些基層崗位不適合時,云南大學學生處張副處長正在電腦前認真地看這則消息。由于具體分管云大學生的就業,他對國家出臺的任何一項就業政策都格外關注。對于公布首批50種基層就業崗位,張副處長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件好事兒?;鶎哟_實很缺乏人才,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能給基層帶去活力。” 但是,這些崗位究竟能不能吸引大學生,張副處長說,他心里沒譜,因為這些崗位的補貼到底是多少、到這些崗位的大學生今后的出路在哪里?這些細節都沒有具體化。“以我們云南的大學生村官為例吧,今年我們云南鼓勵大學生當村官,出臺了很多配套設施和實施細則,比如以后縣(鄉)一級公務員招考和事業單位用人主要錄用大學生村官,這樣,大學生就知道到農村當村官后,自己能得到什么,以后的出路在哪里,政策很清晰,也有連貫性。”張副處長說,同樣,鼓勵大學生到這50種基層崗位就業,相關部門如出臺更細致、更有連續性的政策,讓學生知道去基層做什么、待遇怎么樣、今后能往哪個方向發展,高校在鼓勵學生到基層就業時,才能解釋得更透徹,才能真正吸引大學生到基層去。 就業局:不能等靠要 要先自食其力 對于部分網友認為在農村做公路養護、綠化、家居養老服務等工作,中學生就能勝任,大學生做這種工作是人才浪費的想法,云南大學學生處張副處長和昆明市就業局政策法規處孟處長都認為,這種想法欠妥。張副處長說,在當前這種就業市場化的大環境下,畢業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客觀地確定工作的期望值。 孟處長則直接舉例,就業局舉辦過很多招聘會,總是遇到這樣的情況:用人單位招不到人,求職者找不到工作,就業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現在國家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我覺得這50種工作崗位既有補貼,又有社會保險,還是很不錯的。現在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化成大眾教育,大學生很多,如果每個人都想留在城市,這是不可能的,合理分流到基層是必然的趨勢。”孟處長說,基層非常缺乏人才,大學生到基層后,能更好地發揮優勢展示才干。 “到農村做公路養護、綠化,這也沒什么,如果學的剛好是園林方面、土木工程、交通方面的專業,可以學以致用。再說,同樣是種樹,農民能種,中學生能種,但如果是專門學園林的大學生來種,結果肯定不一樣。”孟處長肯定地說,大學生到基層工作能積累經驗,鍛煉自己,這些都有利于今后的發展。相反,她認為,如果大學生認為基層崗位浪費人才而寧愿失業,連起碼的自食其力都實現不了,談何發展。末了,孟處長強調,“大學生不能等靠要,先就業自食其力了,再擇業求發展!” 這些基層崗位 有補貼有社保 昨日上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布了第一批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目錄,這些目錄分為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基層農業服務、基層醫療衛生、基層文化科技服務、基層法律服務、基層民政(托老托幼)助殘服務、基層市政管理、基層公共環境與設施管理維護以及其他9大類。 具體而言,這批發布的崗位目錄包括:在街道(鄉鎮)、社區(村)等基層單位從事公共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勞動關系協調、勞動監察、農業、扶貧開發、醫療、衛生、保健、防疫、文化、科技、體育、普法宣傳、民事調解、托老、養老、托幼、助殘、公共設施設備管理養護等相關事務管理服務的50種崗位。 根據國家現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有關規定,到上述崗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以享受相應補貼政策。其中,符合公益性崗位就業條件并在公益性崗位就業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公益性崗位之外的,給予薪酬或生活補貼,同時按規定參加有關社會保險。 盲目去基層 反而把大學生變成農民 新浪網友(北京):我認為這樣很好,國家的公務員最該從這些人中選拔,絕不能只靠考試來決定錄用公務員。有知識沒品德、沒有社會工作實踐、不知百姓疾苦、不知社會各階層人士的生存環境的人去當公務員太失水準了。 新浪網友(遼寧大連):一方面這些基層職位缺乏人才,另一方面那些大學生又找不到工作,這其實是個很好的對接。但是,應當適當提高他們的工資,要不遲早留不住。 新浪網友(江蘇):這顯然是為了解決就業臨時抱佛腳的措施!這些崗位顯然并不需要大學畢業生,高中畢業足矣!為什么老百姓傾家蕩產供孩子上學到最后卻浪費人才呢? 四川手機用戶:大學生當村支書助理?學校里學的東西到農村可以用嗎?也許大學生的思想比較靠前,理論也比較牛,但不要把農村想得太簡單,老百姓不吃你那套,這個村官不是那么好當的! 新浪網友(天津):不是很贊同,大學生受過比較好的教育,應該讓他們在城市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后再去基層會更有用。盲目去基層,不僅體現不出大學生的優勢,反而把大學生變成了農民。 本報記者 毛翠 實習記者 曹雪紅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