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7 10:32:32 華聲在線
文/天涯默客
一款名為“摩爾莊園”的網絡游戲,被收錄進武漢市小學四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課本中。對此,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陶宏開表示,“如果孩子學習帶有網絡游戲的教材,那么學生上網成癮的比例很可能會迅速上升。”(信息來源:新浪新聞中心)
一提起網游,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洪水猛獸,出現這種想法的多是在我們看到的關于網游的負面報道居多的緣故。我們知道,為了玩網游,傾家蕩產的有;為了玩網游,引發(fā)命案的也不在少數;為了玩網游,變成不良青少年的有;凡此等等。也就是通過這些負面效應的放大,人們自然認為,但凡是玩網游的人,多是不務正業(yè)的不良青少年。
其實,網游有利有弊,關鍵在我們如何用理性來看待它。緊張的工作學習之余,適可而止的玩玩網游,對身心起到一定放松作用,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人們在這個虛擬的平臺上,可以結交朋友,可以在游戲中尋找一些屬于自己的快樂,也是未嘗不可的事情。但是,從簡單的放松到完全沉迷其中的例子不是沒有,所以,很多人把網游跟網癮畫上等號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陶教授的擔心跟絕大多數家長的擔心是一樣的,就是怕因為網游進入教材之后,孩子們在放松之余染上網癮。那么,網游該不該進入教材,我們擔心的理由可以成立嗎?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孩子們的把握能力是有限的,可是,身為老師的教育者們卻有這個能力。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網游非但不是洪水猛獸,反而對孩子們的成長有利,它同樣可以起到讓孩子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中得到放松的效果。
我們都是從孩提時代走過來的,我們的經歷告訴我們,在一定的時候,孩子們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在這種逆反心理的引導下,越是家長禁止的事情,越是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越是容易產生逆反。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在沒有家長、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失去了約束的孩子,反而更容易染上網癮,這,反而是我們不愿見到的事情。
禁不如疏,有效的疏導才是正確的途徑。我們知道,在國外,對于網游就是分一定級別的,規(guī)定什么級別的網游孩子是可以玩的,什么級別的網游孩子不能玩,這樣的“疏”也充分體現了尊重孩子選擇健康網游進行娛樂的權利。
其實,急于反對網游進教材也是缺乏理性的一種體現,正確的教育方法指導下,我們有什么必要擔心孩子們會朝著相反的方向走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