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06日07:32 來源:新華網
前不久,來自重慶的一則消息引發不少關注:今年重慶有上萬名應屆高中生放棄高考。每一名學生的個體命運,都會因棄考發生轉折。是什么讓這些學生在臨近高考時,離開了“讀書—考試—升學”的既定軌道?據記者調查,重慶今年的棄考學生中,其中有不少來自于農村。高考即將來臨之際,上萬名孩子為什么會放棄高考?在萬人棄考的背后,又有哪些問題值得思考?
重慶上萬名應屆生棄考原因 前不久,來自重慶的一則消息引發不少關注:今年重慶有上萬名應屆高中生放棄高考。 對此,記者來到重慶了解詳情。 棄考原因一:家庭經濟困難。 “自己想讀,成績又好,就因為家里窮讀不了” 棄考原因二:大學生就業難。 “上大學最后還不是找不到工作?還不如直接去打工呢” 棄考原因三:大學生就業難。 “我學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學到了什么” 學生復習準備高考 “沒有一個有權有錢的老爸” 這么多學生棄考,并不是“讀書無用論”,其真正原因就是這些棄考學生“沒一個有權有錢的好爸爸。”如果他們有一個有權的爸爸,他們可以安心讀大學,畢業不用擔心,爸爸早就為他們鋪好就業的道路。如果他們有一個有權的爸爸,哪怕成績差一點,學校敢因為升學率而勸退這些學生嗎?詳細 “在農村不吃不喝6年讀不起大學”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一個棄考的農村高三學生聲音:“在農村不吃不喝6年讀不起大學”。而不久前,我的一位親戚哭訴,去年除夕夜,萬家歡騰的日子,他妻子卻與他大吵一架,為的是孩子的讀書問題。多年來,親戚一直推崇“人若有用要讀書”,他說,一定要給孩子讀書,孩子讀到哪里他砸鍋賣鐵供到哪里。詳細 “如果再做個選擇,我寧愿不去讀大學” 我有個遠房表弟,其父母都是偏僻鄉村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省吃儉用供表弟讀書十幾年。不僅如此,叔嬸為表弟上大學,還欠下了一屁股債。誰想到,表弟本科畢業后,好幾年都找不到像樣的工作。對此,表弟很內疚,說“如果再做個選擇,我寧愿高中畢業不去讀大學。至少家里不會欠這么多債務!” 很多貧困子弟被迫棄考 “讀書無用論”再度掀起 棄考之殤1:“念了也考不上”——教育資源分配不公 電腦愛國者: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素質教育普遍缺失。在有些農村,尤其是中西部偏僻地區,有的老師還在同時教授兩門課甚至更多,有的農村孩子幾乎沒有接觸過英語課,有的幾乎沒有親手做化學、物理實驗的機會…… 炎炎烈日:在學校教育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城鄉差別”。高考,有“城市分數線”,本城市的考生的錄取分數線往往低很多,這是在錄取上的城鄉差別。在這個環節上存在的不公平因素,讓農村的許多孩子“念也考不上”。 棄考之殤2:“考上也供不起”——家庭經濟條件好壞兩重天 春天的柳絮: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考上了也供不起,即使全家傾盡所有勉強供他上了大學,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也將降入困境,甚至背上大量的債務。如果孩子畢業了找不到好的工作,家庭經濟難上加難。 滑力加:在農村,家長面朝泥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輩子可能都供不起一個大學生,而在城市,很多富裕家庭不僅能供得起孩子上學,還能為他們提供出國深造、藝術培養的機會。家庭經濟的差距,造成了貧困家庭孩子與富裕家庭孩子在上大學問題上的“兩重天” 棄考之殤3:“供起也找不到工作”——“大學教育困境”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學生放棄了“大學夢”呢?其一,高等教育的回報率低。這些年,高等院校高收費,讓中國千萬家庭不堪重負,因學致貧的現象屢見不鮮。但是,你大學里收了人家高額的學費,教育的質量如何?學生家庭又得到了什么回報?金融危機侵襲,大學生就業難上加難!大學似乎成了一個文憑批發機構。其二,高校就業率摻水太多了。詳細 相關圖片 農村孩子不上大學的真正原因 目前找工作早已不是大學生自己的事情,一般大學畢業生都會發動各種資源,使出渾身解數,家長也會動用各種社會關系來為孩子尋找出路。來自農村的生源可就慘了,因為孩子不可能再回到農村去,要想找到合適的工作,家長很難幫得上忙,這樣辛辛苦苦上了大學,付出了昂貴的學費卻找不到工作,更使農村貧窮家長與考生絕望。大學生找工作時,一個手中握有實權的爸爸,和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父親,有著天壤之別。“學好數理化,不如一個好爸爸”,不僅是一句牢騷,更是現實的折射。擴招帶來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膨脹,農村大學生的就業處境必然最為不利,其反過來挫傷他們上大學的熱情和積極性的作用 大學畢業就業難使出身農村貧寒家庭的孩子讀書如賭博,由此導致農村新的“讀書無用論”全面抬頭。 農村學子不堪重負學生棄考,政府和社會不能袖手旁觀 專家的眼光:農村學生棄考的癥結,在于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農村優質教育資源流失。國家一方面應當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加快城鄉師資交流,加大農村中小學教育投入,一方面應該制定更多優惠政策,幫助農村高職、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解除棄考學生的后顧之憂。 滑力加:考大學,成為天之驕子,恐怕是每一個學生的夢想。可重慶市上萬名學生卻在夢想即將到來時,突然放棄了。因為他們必須面對殘酷的現實,即家庭經濟困難上不起學,即使是上了,將來畢業未必能找到工作。這是擺在每一個農村學生和家長面前無法回避的難題。這個難題不是哪一個學生和家長所能解決的,只能靠政府。 文末思考:眾多學子放棄高考,為我們提了什么醒? 眾多學子的棄考,為我們應試教育提了醒。現行的應試教育模式,讓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包括情感、情緒、意志力、自信心。非智力因素是智力開發的基礎和動力,被忽視后孩子因缺乏自我認同感以及堅強意志,往往因為一些外在因素,比如學習成績不好或者時好時壞而放棄了學業。眾多學子的棄考,為我們的農村教育提了醒。據報道,放棄高考的大部分是農村學子,這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城鄉教育資源的嚴重失衡。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普遍素質教育缺失、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源匱乏,農村學生從一開始就與城市學生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造成農村學生成績難提高。多學子的棄考,為我們的大學教育提了醒。
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