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11日 作者:柯進 張晨 李益眾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日前,四川省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小學學生在課余排練六一兒童節聯歡的節目。本報記者 樊世剛 攝 |
■本報記者 柯進 張晨 李益眾
2008年5月12日,天塌地陷,山河破碎。面對巨大災難,災區人民從家園傾頹、骨肉分離的劇痛中奇跡般地站起。曾經掛在災區師生們臉龐的淚水,被輕輕拭去。
生活在繼續,教育的夢想仍然在書聲中綻放!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十分關注災區中小學安全復課的問題,多次作出批示。這成為災區學校復課最有力的推動。
教育部各級領導多次到災區協調解決一些突出問題。
四川省委召開的九屆全會,把9月1日全面復課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向全省人民作出承諾。
震后短短3個半月,400萬張課桌重新穩穩當當屹立在廢墟上。
數字是冰冷的,但數字背后卻令人溫暖:
——5月13日,地震第二天,重災區都江堰向峨鄉海虹小學率先復課。
——6月12日,四川重災縣(市、區)已有超過73%的災區學校恢復上課。
——8月12日,四川重災縣(市、區)已有93%的災區學校恢復上課。
——9月1日,100%的災區學校恢復上課。
——9月1日至2009年年底,四川正全力以赴推進學校恢復重建,確保今年年底95%以上的學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學習。
……
在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面前,災區教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數百萬學生滿懷希望奮勇前行。
相互攙扶,才能渡過難關。災后許多學校走到一起,匯聚起無微不至的愛,悉心呵護著劫后余生的孩子們
一年過去,當時處在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北川縣香泉鄉,黃江中學就靜靜地安置在那里。現在,它是方圓30里山村的教育重鎮。2008年6月21日,通口鎮初中、通口小學、黃江中學和雙潭小學4校,在黃江中學的板房區,臨時組建成了一艘“教育航母”:學生由原來的290人,增至984人;教師由24人,增至86人。
對于震后破敗的黃江中學而言,這可不是什么簡單事。因為,學校得為突然多出的這700多人安排住宿。
合校當天,山東援建的板房到位。為了使孩子們能盡快住進板房,校長何世川帶著老師們,冒著急雨,大家一直干到很晚,迅速平整后山上的土地。
當晚,近千名學生走出悶熱的帳篷,住進相對舒適的板房。
“大災大難面前,個人是渺小的,和竹筏過江一樣,只有相互攙扶,才能渡過難關。”
42歲的何世川眼窩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