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因為愛,我們堅強挺立
2009-05-11

2009年05月11日  作者:柯昌萬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5月7日,陜西省略陽縣天津高級中學的一幢教學樓正在進行澆筑。目前,這個重建項目已完成投資7144萬元,占計劃總投資的51%,9幢建筑7幢已封頂。本報記者 柯昌萬 攝

  初夏時節,川陜交界的陜西省寧強縣山清水秀,草木蔥蘢。5月8日,記者來到寧強縣廣坪鎮金山寺八一小學。走進這所災后新建的校園,只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紅色的花崗巖砌成的國旗臺上鑲嵌的中國地圖分外引人注目。地圖中間雕刻的“祖國在我心中”幾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孩子們在校園中蹦跳嬉鬧,歡呼雀躍,像一群快樂的小鳥。

  為了讓災區早日恢復正常教學秩序,為了讓孩子們在堅固安全的新校舍中讀書,一年來,圍繞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陜西教育系統發生了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記者驅車2000多公里再赴陜西省寧強、略陽、勉縣、陳倉等重災縣區,采訪學校恢復重建一年來那些感人的故事。

  “黨和國家的關懷成了我們記憶深處的珍藏”

  13歲的張玉琴精心珍藏著胡錦濤總書記親手送給她的一把雨傘。和雨傘一起被這個小姑娘珍藏的,還有總書記來金山寺村看望她和同學們的美好記憶。

  金山寺村地處大巴山區深處,緊鄰四川省青川縣。汶川大地震發生時,這里地動山搖,墻倒屋塌,13所學校房屋或垮塌,或嚴重受損,近2000名中小學生無法正常讀書。

  黨和國家把關懷在第一時間送到了金山寺。2008年5月31日,在金山寺村一個簡易防震棚里,胡錦濤總書記親切看望了正在老師輔導下復習功課的孩子們。2009年5月8日,在新建的金山寺八一小學,張玉琴向記者講述了當時的場景。

  “那天上午,我們正在帳篷里學習,沒想到胡錦濤爺爺走了進來,親手送給我一個好看的書包,里面有不少學習用品和玩具,胡爺爺還給我一把雨傘”。張玉琴說,“這些禮物太珍貴了,雨傘到今天我都沒舍得用”。

  張玉琴在作文《難忘的一天》中,記錄了這段讓她終生難忘的經歷。她動情地說:“遭遇地震災難是十分不幸的事情,但同時我們也切身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災區孩子的親切關懷。我為我是中國娃而驕傲!”

  金山寺八一小學校長沈玉才講述了他的三個“想不到”:“在汶川地震中,金山寺小學校舍全部坍塌。沒想到地震后不久,胡錦濤總書記親臨金山寺村,慰問受災的群眾和師生;沒有想到在這樣大的災難面前,不到一個月,我們就在帳篷中恢復了教學;更沒有想到的是,不到一年,黨和國家就給我們新建了這所漂亮堅固的學校。”談到這些,有著32年教齡的沈校長眼含熱淚。

  略陽縣青泥河小學六年級學生宋雪也向記者講述了讓她終生難忘的一幕:“2008年6月20日下午,在安置點的一頂大帳篷內,老師正在為我們講解‘地震后我的感受’這一課,沒想到溫家寶爺爺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宋雪說。

  “過去只在電視上見過溫爺爺,沒想到在我們特別困難的時候,他翻山越嶺來到了我們身邊。我把這些事情說給奶奶聽,她激動得直掉眼淚。我們班見過溫爺爺的同學都感到特別幸福。”宋雪說。

  略陽一中高一(2)班學生李靚現在最愛唱的一首歌是《感恩的心》。“地震后,我們得到了國家和社會方方面面的關心。盡管我現在還是學生,沒有能力去感謝和回報他們,但我和我的同學早已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我們的囑托,給所有關心我們的人一份滿意的答卷。”

  “孩子有學上,災區群眾就能安心。”

  略陽縣高臺小學一年級(2)班的板房教室布置得溫馨舒適,黑板上方張貼著鮮紅的五星紅旗,教室后面放著柜式空調和飲水機,四周的墻上貼著用于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粉紅色剪貼畫。

  5月7日晚,在這間教室,學生家長雍娟感動地對記者說:“作為父母,我們最操心的還是孩子們的上學問題。沒想到遭了這么大的災,孩子還能在這么好的環境中讀書,這件事讓我非常感動,在地震一周年之際,我最想做的事情是通過新聞媒體向所有關心災區孩子讀書的人真誠地說一聲謝謝。”

  雍娟是當地幼兒園的一名會計。地震后,她家的房子已成危房,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黨和政府很快讓學校恢復了正常教學秩序,這給我們吃了定心丸。”雍娟說。

  汶川大地震使陜西省40個縣的5455所學校不同程度受災,直接影響到災區142萬名學生的正常上學。

  “孩子有學上,災區群眾就能安心。”面對繁重的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任務,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果斷決策,要求全省教育戰線在確保廣大師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不失時機地開展災后學校重建工作。

  災害發生不久,陜西省教育廳先后派出19個工作組深入災區縣和有關高校,檢查指導抗震救災工作,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并組織10所高校的260多名專家赴災區核查災損情況,隨后對確認的B、C級危房啟動維修加固方案。由于行動迅速,工作扎實,全省受損的330多萬平方米校舍的加固維修工作在七、八月的暑假期間進行,在沒有影響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情況下,完成了受損校舍的維修加固。

  震后,陜西省及時研究制定了《陜西省學校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編制工作指導意見》、《陜西省地震災后學校恢復重建實施方案》,對災后學校恢復重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進度安排、建設內容和規模、資金籌措與使用以及保證措施等提出了具體意見和明確要求。省教育廳還組織經驗豐富的教育管理專家審定規劃方案。

  陜西省教育廳迅速成立了全省教育系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首批項目管理辦公室,全面指導教育系統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協調解決教育系統災后重建中的重大問題。2008年8月初,陜西啟動首批117個災后恢復重建項目,要求2009年8月底全部竣工,9月1日秋季開學投入使用。

  陜西省在實施這些項目過程中,要求省、市、縣(區)三級教育行政部門逐一落實工作責任,分解細化工作任務,做到一縣一案,一校一策,各司其職,抓好落實。各災區縣實行縣級領導包抓制度,鄉(鎮)長、校長作為學校恢復重建的第一責任人,層層夯實責任。省教育廳對規劃執行情況,基本建設程序,設計、監理、建設單位資質,工程的建設質量等實行嚴格的檢查制度,及時發現和處理項目建設中的問題。

  為了促進全省學校災后重建項目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進度,陜西省教育廳建立了學校災后重建項目旬報制度。廳領導多次深入項目工地實地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通過省廳項目辦向全省通報,有力地促進了項目的實施。截至2009年4月底,全省除少部分異地新建項目因征地、資金等原因緩慢外,目前已有98所項目校開工建設,開工率達84%;首批項目總規劃建設面積843340平方米,目前已有60%的建設面積正在加緊施工中。

  陜西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陜西學校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已經進入關鍵時期,力爭在兩年內完成災后學校恢復重建任務,使中小學布局結構更趨合理,使災區學校校舍建設水平比災前明顯提高,抵御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為災區學生提供安全、優美的學習環境,為當地群眾提供堅固、便利的應急場所。

  “為了讓災區學生早點搬進新教室上課,我們必須抓緊每一分鐘。”

  5月8日,在大山環抱的略陽縣接官亭鎮,記者看到,略陽天津高級中學的建筑工地正在緊張地施工,全部9個建筑主體已基本完工,其中7個已經封頂。

  略陽一中校長張珍民站在工地前方豎立的大幅建設效果圖前,心潮起伏。根據規劃,這個新校總建筑面積45823平方米,是老校區的2.5倍。教學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宿舍、教師公寓、體育館、餐飲中心一應俱全,這將是一所高起點、高標準的省級標準化高中。今年9月1日,孩子們就可以在新校園中開始學習。

  “能在這么大這么好的學校讀書,用這么先進的電腦學習,我們很幸福。”略陽一中高二(3)班學生楊金花和她的同學們對新校園的學習生活充滿期待。“學校開展了感恩海河深情主題教育,我們大家正在做的,是加倍努力學習和為社會服務,感謝天津、回報天津。”高二(8)班的馬蓉這樣告訴記者。

  “為了讓災區學生早點搬進新教室上課,我們必須抓緊每一分鐘。”天津市津南區委常委、副區長、天津對口支援略陽工作組組長李樹義說。

  中央作出天津市對口支援陜西省重災區寧強、略陽縣災后恢復重建部署后,天津市投入巨大財力、物力,展開千里大援建。記者走進陜西省略陽縣國稅局辦公樓天津對口支援略陽津陜聯合工作組駐地,映入眼簾的是走廊兩側醒目的援建方針和各項工作進度表,看到的是辦公室里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的是一種緊張的援建工作氛圍。

  秦嶺腹地的略陽縣交通不便,地貌復雜,環境艱苦,震災后重建任務異常繁重。地域差異之大、工作強度之高,是對天津援略工作組同志的考驗。“再難、再苦的事,帶著一份深厚的感情去做,就不覺得難、不覺得苦了。”李樹義說。

  天津建工工程承包有限公司一分公司第一項目部經理曲海鵬說:“我們隊100多人,都是天津的。大家盡管遠離家鄉,但責任心很強,都把援建當榮譽,每天加班加點,就是想讓災區孩子能早日搬進安全舒適的教室。”

  在災區恢復重建學校,記者了解到,保質量、抓進度、趕工期,讓孩子們早日搬進安全舒適的新學校成了建設者們的共同心聲。

  地震后,陜西省軍區司令員程兵在地震發生后率領救災部隊趕到寧強縣,看到災情嚴重,當即承諾由省軍區承擔損毀最為嚴重的金山寺小學的重建任務。2008年6月2日,陜西省軍區黨委向軍區部隊發出通知,動員軍區干部人人拿出自己一個月的基本工資,籌齊了重建金山寺小學的375.6萬元資金。

  很快,駐陜某工兵團200多名官兵,駕駛各種工程機械,迅速奔赴災區。“為幫我們學校盡快復課,官兵們拆危樓,中午都不休息,連吃飯都在廢墟上。”說起部隊官兵幫助學生復課的一幕幕,校長沈玉才眼里噙滿淚花。

  3月1日是金山寺八一小學正式啟用的日子。新建教學大樓堅固雄偉,學生食堂寬敞明亮,沼氣環保廁所一塵不染,多媒體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曾兩次受到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接見的寧強縣廣坪鎮金山寺村初三學生趙莎莎激動地說:“我們相信,黨和政府一定會幫助我們建設好新校舍,沒想到解放軍叔叔那么快就給我們建設好了,而且這么漂亮!感謝胡爺爺,感謝黨和政府,感謝解放軍叔叔!我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