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15日 09:28:49 來源:文匯報
上海市進才中學高三學生在心理游戲課上將碎紙屑拋向空中,用輕松愉快的心態迎接高考(5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飛攝
5月11日,上海市進才中學高三學生正在進行課間游戲。新華社記者 陳飛攝 到了高三,壓力自然存在。“高三本身就存在著一種內在的升學壓力,幾乎沒有一個高三畢業生不想考進最好的大學。而現在有些老師自覺或不自覺地施壓,使我們處在雙重壓力之下,不少同學產生了考不好既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老師的想法,而且這種想法經常在頭腦里翻滾。”一位姓季的男生坦言,“最大的壓力有時往往來自最親愛的老師。” 教高三的老師比學生更緊張 近來,別說高三學生壓力重,就是一些執教高三的教師也繃緊了弦,他們本能地感到了來自學校升學率的壓力。 而一些教師在重壓、無奈之下,出于多種因素層層下派,最后轉嫁給學生。 評點:控江中學校長張群認為,教師與學生存在著一種天然的關系,但不應是“連帶關系”。如果把學生的成績簡單地歸結為教師的原因,那是不恰當的。學校的極端做法,不利于教師的身心健康。 拼命填鴨式不如有張有弛 到了高三,學習的內容早早就被前幾個學期“吞”掉了,因此,現在的學生整天就是復習,“復習是高三最大的課”。許多同學認為,老師一味地加大數量與分量地“灌”,不僅會產生物理性的膨脹壓力,而且會產生化學性的精神壓力。記者在一些學校看到,在高三年級教室里,桌子上壘起來的復習卷子像一座小山。一位數學老師說:“我們老師總有些不放心,生怕自己漏了什么。” 評點:復興高級中學校長陳奕望指出,教師總想把學生“煉”成全能型選手,吃成“大胖子”。其實,好的愿望還要尊重科學的規律,老師要體諒學生的境遇,同時要講究科學的方法。一味地灌輸,有時效果不一定好。 別把高三學生當“出氣筒” 教師由于受“生存狀態”和觀念的驅使,很自然地會在高考前向學生施加壓力,對這種壓力會造成學生什么樣的精神刺激和后果,有些教師往往宏觀明白但微觀并不理會,所以正視現實不夠、苛求過分,憑主觀愿望為多,從實際出發較少,最后壓力變成了負效應。 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處長倪閔景指出,教師無論出于什么動機,不顧學生的生理極限和心理承受能力,拼命施壓,一味拼搏,都是一種過激、過分的行為,輕則影響學生的情緒,重則可能釀成悲劇。 在高考即將來臨時,有智慧的老師應做“減壓閥”,千萬別把學生當成“出氣筒”。(記者 蘇軍)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