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7 09:58來源:華龍網―重慶晨報作者:黃曄 朱陽夏
“跑起來,不要偷懶!”前日下午5點多鐘,在渝中區七星崗渝海大廈廣場空地上,二十幾個10多歲的孩子,正排隊圍著休閑長廊跑步,個個都跑得很帶勁兒。帶隊的張老師說,每回中考體育考試前,都有不少學生來突擊鍛煉,期待體育成績能大幅提高。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體育補課正隨著中考體育增分而火熱起來,不僅初三學生在中考前突擊惡補,越來越多的初二學生也開始未雨綢繆,甚至還蔓延到了小學中。 一周補三節體育課 “小肚腩變平了,跳遠成績從良好變成優秀了。”家住渝中區的陳女士,去年9月送6年級的兒子參加了體育補習班,發覺補課很有成效。陳女士說,讓兒子來補體育不單純是為了考試,因為身體好了更重要。現在兒子每周至少要上3節課,每次鍛煉1個小時左右。 在巴蜀中學讀初三的小穎介紹,現在體育成績在中考中占的比重提高了,大家都想從這里多掙點分數。部分體育成績不好的同學,專門找老師指導訓練。“在初三這么緊張的時間來補體育,肯定不是完全為了鍛煉身體,主要還是為了短期內提高體育成績。” 惡補體育不提倡 對此,體育高級教師、市一中體衛處主任沈清敏表示,家長學生越來越重視體育鍛煉是一件好事,但為了成績而惡補體育的做法不值得提倡。沈老師說,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學生,運動量要合理安排,超負荷運動不僅不能促進體能,反而會傷害健康。 沈老師分析,補課是一種讓學生厭惡的、被動的學習方式,體育補課也不例外?,F在學校每周有4節左右體育課,又落實了“每天鍛煉一小時”活動,這對大部分同學來說,運動量已經足夠了。 沈老師建議,在周末或者寒暑假,家長可以適當安排孩子進行運動,最好根據興趣而定。游泳、羽毛球、籃球等趣味性群體性的項目,遠比單一的體測項目訓練更能吸引學生。 本報記者 黃曄 朱陽夏 來源:新民網
“跑起來,不要偷懶!”前日下午5點多鐘,在渝中區七星崗渝海大廈廣場空地上,二十幾個10多歲的孩子,正排隊圍著休閑長廊跑步,個個都跑得很帶勁兒。帶隊的張老師說,每回中考體育考試前,都有不少學生來突擊鍛煉,期待體育成績能大幅提高。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體育補課正隨著中考體育增分而火熱起來,不僅初三學生在中考前突擊惡補,越來越多的初二學生也開始未雨綢繆,甚至還蔓延到了小學中。
一周補三節體育課
“小肚腩變平了,跳遠成績從良好變成優秀了。”家住渝中區的陳女士,去年9月送6年級的兒子參加了體育補習班,發覺補課很有成效。陳女士說,讓兒子來補體育不單純是為了考試,因為身體好了更重要。現在兒子每周至少要上3節課,每次鍛煉1個小時左右。
在巴蜀中學讀初三的小穎介紹,現在體育成績在中考中占的比重提高了,大家都想從這里多掙點分數。部分體育成績不好的同學,專門找老師指導訓練。“在初三這么緊張的時間來補體育,肯定不是完全為了鍛煉身體,主要還是為了短期內提高體育成績。”
惡補體育不提倡
對此,體育高級教師、市一中體衛處主任沈清敏表示,家長學生越來越重視體育鍛煉是一件好事,但為了成績而惡補體育的做法不值得提倡。沈老師說,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學生,運動量要合理安排,超負荷運動不僅不能促進體能,反而會傷害健康。
沈老師分析,補課是一種讓學生厭惡的、被動的學習方式,體育補課也不例外?,F在學校每周有4節左右體育課,又落實了“每天鍛煉一小時”活動,這對大部分同學來說,運動量已經足夠了。
沈老師建議,在周末或者寒暑假,家長可以適當安排孩子進行運動,最好根據興趣而定。游泳、羽毛球、籃球等趣味性群體性的項目,遠比單一的體測項目訓練更能吸引學生。 本報記者 黃曄 朱陽夏
來源:新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