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眾校長講述擇校費背后隱秘
2009-05-21

2009年05月21日10:59  南方周末

眾校長揭“擇校”內幕


 

  “擇校”背后的隱秘博弈

  ●“光各級領導批下來的(擇校)條子都安排不完,省里的、市里的領導你一個人都得罪不了”,所以這位校長就消失了一個月。招生被權力左右,成了名校校長們最大的苦惱之一。

  ●“有需求也有供給,有些人都把教育異化了,誰都可以罵教育的任何問題。”武昌水果湖一中校長趙洪武說。他認為,在擇校問題上,校長自律是最重要的。

  武漢多家知名小學的校長向南方周末記者講述了擇校費背后的種種隱秘,亦透露了鮮為人知的苦惱。

  他們中有的人并非像外界想象的那樣對擇校費甘之如飴,而是希望取消這一制度。

  校長“人間蒸發”

  家長們為了讓孩子進名校,托關系、走后門、遞條子,各顯神通。而名校校長往往會因此承受巨大壓力。

  武漢市一所省屬小學校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選擇的辦法是“人間蒸發”,在招生的時候,他的電話根本就打不通。

  “光各級領導批下來的條子都安排不完,省里的、市里的領導你一個人都得罪不了”,所以這位校長就消失了一個月。

  在他看來,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有限,一年只能招幾百人,“所以我要均衡各方的要求,哪方面都不能得罪,學校還要不要活下去?”

  “你以為只是小學、中學的校長會關手機?你問問主任、教育局長、市長關不關手機,他們有多少個手機號你弄得清楚呀?”他說。

  他說,他曾碰到過家長開著車追著來塞錢的事,“我要這個錢干什么呢,你要這么多錢怎么辦,學生還是進不來的啊”。

  他感嘆,他已因為擇校得罪過了很多人,包括家里人,朋友,最后是得罪領導。他認為:“現在報紙上披露了一些名校長或者名學校問題,我想說的是這畢竟是少數,主流是好的。如果校長都是那么腐敗,教育搞什么搞?我覺得媒體和政府要為學校、校長說公道話。”

  被權力左右的名額分配表

  今年4月,廣州的某知名學校,就已經收到四百多個擇校的條子。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的名校已司空見慣。

  另有一位武漢名校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旁人眼里,擇校“博弈”中,學校好像占據絕對優勢,其實學校也有自己的無奈:那么多條子怎么辦呢?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名校校長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坐的,你要千方百計把學校做好,各方面關系也要協調好,‘鋼琴彈不好’,等于什么事都白費了。”

  “有些條子,還要看上面領導是否一定要辦,因為領導有時候也礙于情面,最后把矛盾甩給我們。”她說。

  后來她決定弄出個內部規范:“省領導給一個指標,市政府給一個、省委辦公廳一個,審計局給一個,教育廳給一個指標,教育局給一個……”這樣名額均分,以免引起麻煩。

  后來再有人找她,她就可以拿這個規范作擋箭牌:“你拿的是自己部門的指標嗎?”

  在她看來,控制領導名額,“實際上也是在給自己找退路,我沒辦法,我也不想收,他們非要我收,而且來的都是領導介紹的人”。她認為,公辦示范學校不能成為某些人的“私塾”。

  她說:“作為名校校長,我不喜歡擇校制度,希望每年的擇校生越少越好。”但她說,她幾乎不在其它校長面前談擇校費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很敏感”。

  “新生爆炸”隱藏下的掛空戶

  另有一武漢市知名小學告訴南方周末,在新生報名時,他的學校經常新生“人數爆炸”。

  該校校長要求老師都去一一家訪,看看孩子們到底是不是在這個家里,結果一看,許多小孩只是掛了一個名,沒有孩子生活的痕跡,那肯定是假的。

  為了擇校,一些家長把戶口掛在著名學校的片區內,但是實際居住地卻不在那里,即所謂的“掛戶”。每年,都有不少家長通過“掛戶”試圖擇校。

  教育圈曾流傳更具戲劇性的故事,北京某實驗小學的老師做家訪,竟發現8個學生家的門牌號碼,是學校附近的一條馬路邊的廁所。

  “為了孩子上學,戶口跟著名校走”,是全國大城市的一道風景。不少學生家長為了讓孩子擠進“名校”,不惜數次遷居成為“現代孟母”;更甚者不惜假離婚,尋求戶籍空掛,不少“名校”周圍住戶的戶籍上都掛著六七個甚至更多戶口。讀書成了一場博弈。學校之所以被“擇”,只源于它是優質學校,大家都爭著來,僧多粥少,“擇校費”就是敲門磚。

  以個人零散的努力來對應制度風車,其結果大多是悲劇性的。某著名小學校長說,此類情況,只要不符合規定的,一律不能進來。

  一位校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就近入學本身就是擇校行為,只不過直接的實施主體是政府而不是個人。從原來的轉移戶籍所在地改為今天的轉移房產所在地,人們依然可以借助就近入學政策實現擇校。從以戶籍擇校到以房產擇校,引發了名校附近的購房熱,“其進步意義可能是從以權力擇校為主轉到以金錢擇校為主”。

  為了緩解過于沉重的入學壓力,北京部分熱點學校悄悄地抬高了“就近入學”的門檻。令一些“搗騰戶口”的二手房房主得不償失,還遏制了名校周邊房價的“瘋漲”局面,這實屬無奈之舉。

  誰在從中獲利

  “有需求也有供給,有些人都把教育異化了,誰都可以罵教育的任何問題。”武昌水果湖一中校長趙洪武說。他認為,在擇校問題上,校長自律是最重要的。“有沒有校長專門聚財搞錢,有這樣的。好搞錢但是搞不長。實際上絕大多數的校長并不是這個樣子。”湖北教育雜志執行主編黃燕認為,在名校位置上,多數校長在千方百計地把學校做好。“有人老是攻擊擇校費,但又老是不講出應該保留還是應該取消擇校的制度。”一位教研人員說,“這個政策抉擇并不是在教育部門,那是政府的問題,權力能不能干涉招生。”

  湖南省教研室周振鐸老師也認為:“群眾所咬牙切齒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個責任在政府。”“擇校熱”并不新鮮,奇怪的是它越被“禁”越“火熱”。一位專家一針見血的指出,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合謀下的擇校“博弈”,為學校建小金庫提供了溫床,難免不會出現居心叵測之人。

  去年,北京市名校、具有兩個校區6500名學生的“超級小學”中關村三小的原校長、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教導主任、出納5人涉嫌貪污被捕,今年該校校長被判刑。問題出在貪污挪用“贊助費”的賬外資金。緊接著廣西大學附中原校領導集體貪污的腐敗案件又被曝光,從2004年到2007年間,原校長唐運南等人對招收初一學生暗箱操作,收取了1600萬元的“捐資助學款”,并私設小金庫,采取虛報賬目、直接私分等手段大肆侵吞。

  上述專家看來,立即取消擇校費,沒有絲毫操作上的難度,關鍵在政府的態度。一不愿具名的專家認為,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對某些官員有好處。一是,他們有個典型學校,高考錄取率也高,是自己的政績工程;二是可以讓官員和富人的子女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三是,可以減輕財政負擔,把辦教育的開支轉嫁給要上學的老百姓。所以,這位專家認為,這需要上級政府打破現有利益格局與教育評介體系的決心。

  一位教育雜志主編認為:“某種程度上,擇校費就是地方政府對教育欠賬過多的產物。正是在地方政府的默許下,一些教學質量好的學校收取的擇校費越來越高,無情地吞蝕著義務教育的公益性。”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姚憶江 發自湖北武漢

來源:新浪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