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招生一般是按照學區劃分來進行,但近日在陜西省銅川市第一中學新校區,招生卻要看學生家長的工作單位,此舉引起許多群眾的不滿。當有家長質疑時,工作人員答道:“此次招生只招市委、市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子女!”記者采訪時,工作人員從抽屜里拿出一頁紙,只見上面羅列了一堆單位的名稱:“市委辦、組織部、宣傳部、紀委、政府辦、發改委、教育局、公安局、財政局、民政局……”“為什么不招別的學生?”記者問。工作人員回答說:“我們新校區主要解決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員子女就讀難的問題,今年只開4個班,資源有限!”一些家長憤然將此事反映到銅川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該科一名負責人說:“我們將設法糾正這種不合理現象。”(5月22日中國廣播網)
學校本該是圣潔的殿堂,應遠離權力和金錢的侵擾,有“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骨氣。哪知陜西省銅川市第一中學,竟大明大放地拒收平民百姓的子女入學,而只招市委市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子女就讀,還堂而皇之地答曰“教育資源有限”。如此心甘情愿地淪為權力的奴隸,實乃教育的悲哀!
教育資源來自于哪里?這個問題有必要先厘清。眾所周知,在我國“人民教育人民辦”,學校的硬件也好軟件也罷,巨大的資金投入基本上都是來源于財政稅收,稅收又取之于民。“辦好教育為人民”,公務員只是人民中的一分子,怎么能獨享教育資源呢?銅川市第一中學要向學區內的所有符合條件的孩子敞開大門,不應該有門第思想、等級觀念。老百姓辛辛苦苦出錢辦教育,怎么到頭來連自己的孩子想就近入學都無門了呢?如果說“教育資源有限”,那也應該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可采用搖號的辦法決定,做到一視同仁、官民平等。
該校如此“摧眉折腰事權貴”,真是有辱孔門、斯文掃地!
現在某些學校的辦學目的、辦學方向存在較大的問題。他們不是努力打造平民教育而是著力打造精英教育,他們不是努力打造公平教育而是著力打造等級教育。為了學校甚至個人的利益,不惜向權力低頭、不惜向金錢拜倒!一些優質的教育資源基本為權力和金錢所壟斷,普通民眾的孩子只能望“名校”興嘆。教育如此不公,校園怎么能和諧、社會怎么能和諧?
教育是公益性事業,學校應向全體民眾去開門辦學,力求辦社會放心的教育、人民滿意的教育。銅川市第一中學只面向市委市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子女招生、關起門來搞特權教育,是誰給了該中學負責人如此的辦學權?公民享有憲法賦予的受教育權,受教育權對每一個公民來講都是平等的,任何學校都無權將其等級化,否則是對人權的公然踐踏!
銅川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已表態“將設法糾正這種不合理現象”,但還不能僅止于“糾正”,還要追究該校負責人的責任——已淪為權力下的奴隸的校領導,是否該讓他徹底解放解放、輕松輕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