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張巧艷 2009年05月22日14:05 來源:《農民日報》
近日,某地政協調研小組深入農村基層中小學調研,發現農村學校嚴格實行免費教育,但仍有部分學生輟學。雜費、書本費已經全免了,對于一些住宿生還有生活補助,為何還有部分學生輟學呢?經調查了解,原因大致有四:一是社會環境的影響。在農村,一些外出打工的青年循環式地影響著部分在校學生,這些打工青年通過假日聚會、電話通話、網絡聊天等,將自己打工生活的信息不斷傳遞給部分在校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分了心,思想上就松動了,慢慢就有了加入打工青年行列的這種想法。
二是留守現狀的影響。農村學校中,留守學生所占比重較大,他們的監護人大多數為爺爺、奶奶或親屬,這些監護人多數管不住這些學生,只能在生活上給予簡單的照顧,致使一些留守學生學習上無人過問,思想行為上監督不力或無人監督,慢慢就養成不做功課、打游戲、上網等壞習慣,久而久之也就不上學了。
三是學習壓力的影響。當前一些地方應試教育現象仍然較嚴重,一些學生成績慢慢掉隊,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后來就發展到逃學、輟學。
四是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一些家長看到大學生就業難,又聽說一些高中生放棄高考,反觀周圍一些不讀書的青年發了點小財或找了份什么工作,于是一些家長就在心中掂量起要不要繼續讓孩子上學的事來,他們覺得自家孩子成績偏差,升學無望,還不如趁早出門謀份差事或學門技術,將來也好在社會上立足,于是當孩子有了不想上學的念頭,他們也就不勉強了,這樣一些學生也就輟學了。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能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國家一遍遍的“普九”復查,一步步改善辦學條件,一次次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一項項對學生實施優惠政策,目的也就于此,但為何難以收獲預期效果呢?筆者以為:要加大《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宣傳,政府及各職能部門都應負起相應的責任,將“有無學生輟學”列入相關部門的考核之中,針對學生輟學后絕大多數外出打工事實,工商等部門應該嚴查嚴懲用人單位“招用童工”事件,堵住輟學源頭;要改變中考評價體系,對學生實施綜合評價,落實課程計劃,把“小科”開足開齊,減輕課業負擔,還學生快樂的學習生活;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對學生分層教學,基礎差推薦讀中職學校,讓他們有一技之長,能自信自立走向社會;要加大對留守生的關愛,使他們校內有老師教育,校外有組織過問,能過上健康充實的學習生活。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