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任文林 發布時間: 2009/05/27 責任編輯: 徐月蓉 來源: 金華晚報
“吃早飯時,還是忍不住看了六幢宿舍樓一眼。一個月來,每次經過這里我都會忍不住望一望那個女孩子落地的位置。記得4月21日和5月14日的天氣也和今天一樣,陽光也是這樣強烈、耀眼,大街上、商店里、洗衣房阿姨們、傳達室大伯都在竊竊私語。”寫完這篇日志時,箬的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當天是5月16日,也就是一名女生跳湖自殺的日子……
最近,市區某高校大學生自殺的事件,在學生中引起不小的震動。一場關于人生意義的討論在寢室里、電話里、論壇里蔓延著。
理性面對突發事件
各大高校的論壇、貓撲大雜燴、天涯社區、百度貼吧等網絡媒體對此進行了強烈關注。
“晚上在寢室里,我們經常談論大學生自殺的話題。父母花了這么多的精力和財力把我們養大,讓我們接受高等教育,而有些人卻因為遭受一點挫折,就用自殺的方式來逃避,這是很不負責的行為。”一名女生說。
“我們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一名大四男生說。事情發生后,記者隨機調查了一些學生,發現大多數同學都對這幾起自殺事件表示震驚,但是并沒有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我曾看到過第一個女孩死狀的照片。如今回想起來,內心有一種受猛烈敲擊的感覺。”箬說。
箬還去聽過學校組織的一個講座,主講的是首都師大的一位老師。講座有點心理團輔的意味。首先,老師讓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爸爸媽媽相戀開始,一直回憶到自己上大學。然后老師問大家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有什么難忘的事?一些同學說了幾段故事后,老師也說了幾段故事。
家長連忙寬慰自己的孩子
“每次聽到這樣的噩耗,我都會馬上給媽媽打電話。媽媽總是在電話里有意識地鼓勵我……”晴空是一名大三女生,樂觀開朗,但是對于即將到來的就業,還是隱隱擔心。這個時候,她的媽媽總是安慰她:工作慢慢找嘛,實在不行媽媽養你。
一個學生家長在貓撲論壇里看到這一事件后,很吃驚,覺得現在的大學生心理很脆弱,經不起一點點挫折。“我要告訴我家閨女,在任何時候,不管多么困難,遇到多么大的艱辛,都要勇敢地面對,堅強地活下去”。
一個在外實習的同學聽說了學校最近發生的事后,心里十分難過。她說,她看過汶川地震時那些遇難者對生命的珍惜與執著,而今,這些同學怎么能夠這樣輕易地放棄生命呢。”
“我們開過一個‘珍愛生命’的主題班會。對于逝者,不想過多評論,只想祈福,愿一路走好!對于生者,請給生命多一點思考!”云海跟帖說,我們年輕的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也是屬于愛我們的家人、親戚和朋友的。有那么多愛我們的人,想想他們在失去你后該多么悲傷難過。
現代人生哲學的缺失?
在討論自殺事件時,有人翻出國內另一所著名高校的陳年舊帖,大意是自2006年底以來,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內,該高校跳樓、跳河死了四個學生。看起來是純粹的偶然事件,但是有人將之與“現代人生哲學”課程于2006年底被學校強行停課聯系起來。
“如果來聽過我的課,他們肯定不會去跳樓了。”一位大學老師說。他說,多少年來,我們的教育沒有把學生領入生命領域的探尋和思索,生命到底意味著什么?生命對自身、對家人和朋友、對社會究竟具有怎樣的意義?在課堂上,沒有把這些告訴我們的大學生。我們有些教育管理者過分看重自己的科研,很少有時間去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這與人文主義精神相背離。
一名市政協委員認為,高等教育尚缺乏足夠的人文關懷、價值關懷和意義關懷。他曾遞交提案:學校要重視并對大學生開展挫折意識教育并開設生命教育課程。
來源:金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