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朝日新聞:中國高等教育之現狀
2009-06-03

2009年06月03日10:48   中國網

文章稱,通過急劇擴張和引入競爭原理,中國大學發生了巨變,但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由于要與世界競爭,大學需要千方百計完善自己的環境。不過,高等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為了誰而存在呢?現在到了停下來進行反思的時候了

【日本《朝日新聞》5月4/11/18日連載文章】題:中國高等教育現狀(作者石川智也)

資源向名牌大學集中

“我們學校比哈佛的設施還要好。”

從北京乘坐高速鐵路僅需30分鐘就到達了位于天津市的南開大學。在生命科學實驗樓里,胡俊杰教授指著剛剛引進的價值25萬美元的細胞分析機和離心機等先進設備自豪地向我們介紹。

這棟2007年建成的5層教學樓現在主要是像胡教授這樣在美國待過8年的“海歸”教授們的研究室。據說很多人都享受了破格待遇。

充裕的研究預算和建設經費都是在“重點化”之名下獲得的。南開大學就是一所能夠從國家和地方獲得大筆經費的“重點大學”。

國家從1996年開始執行一項計劃,目標是將全國100所重點大學建設為公認的國際一流大學。這項所謂的“211工程”第一期計劃的投入資金就達186億元人民幣,是歷來最大的一筆教育投資。

被選中的大學僅為總數的十分之一,但是他們占有的設備總價值、圖書館藏書和科研經費卻分別占到了全部的54%、31%和72%。從1999年起,經過進一步的精簡,又一項所謂“985工程”的重點大學援助計劃開始了。

有了資金就可以把流失海外的人才吸引回來。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聘任了一名已經取得澳大利亞國籍的華人教授,去年他所在的研究團隊的3篇論文被刊登在英國《自然》雜志上。

“重點大學在今天的中國就是一種品牌。”在清華大學上學的陳崎如是說。據說在應聘過程中只要是重點大學的學生甚至不用面試就能夠被錄取。

品牌價值不僅對于學生,而且對于大學經營來說也很重要。只要被“211”、“985”工程選中,就更容易從外部獲得資金。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教授劉寶存斷言,在中國,大學越有名就越容易籌到錢。

北師大雖然是中央政府直屬的公立大學,但一半資金都是來自外部。自從1996年被選入“211工程”后得到的2.5億人民幣中有3成都是大學自己籌到的。

從教育部的統計也可以看出,這種比率在重點大學中很普遍。不少學校都通過經營教育事業、創辦企業賺取了高額利潤。劉教授說,盡管政府的支持可謂豐厚,但重點化政策的一個實際結果就是產生了“競爭”。

北京和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和其它地區之間在教育經費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學生增加了但預算并沒有跟上,有些省份的人均經費只有10年前的一半。一些批評觀點認為,“原本競爭力強的大學在一開始就占據了有利位置,重點化政策使得學校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即便如此,一些高等教育方面的專家還是認為,平均分配資金的方式會導致所有大學都不能得到發展。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王蓉所長認為,在中國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共識,競爭是高等教育重生與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大學嘗試企業化經營

脫離了國家強力統治的中國大學開始積極地運用資金。當然,他們也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洗禮。

位于北京市城區的綜合性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校園內最惹眼的就是一棟16層高的建筑物。這是該校經營的一家四星級酒店,“京師大廈”。

在大學數量激增和爭相吸引資金的背景下,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威為了中國的大學維持穩定經營的必要條件。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高速增長誕生了大學自己創辦企業這種獨特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校辦企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群就位于北京西北部的中關村。

在清華大學的科技園區內,進駐了數十家該校出資建立的校辦企業。其中大多數是以該校的科研成果與外資相結合的高科技企業,比如清華紫光公司已經成長為了能夠代表中國的企業。這一帶也被稱為是“中國的硅谷”。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1991年時校辦企業的總銷售額不足20億元人民幣,但2004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970億。這背后也有政府減免稅收等支持措施的功勞。

備受其他大學注目并引以為參考的清華大學還有別的盈利模式。該校面對社會人員推出的“繼續教育”也創造了年均數億元的利潤。對象包括企業經營者、公務員、技術人員等等。

大學辦企業也不是只有成功的例子。

據中國高等教育協會的張晉峰副會長介紹,中國全國的大學從銀行獲得的貸款總額超過2500億元人民幣。據說有些公立大學已經瀕臨破產的邊緣。張副會長指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校辦企業經營責權不清以及粗放型的經營模式。

政府近來已經開始要求大學與校辦企業之間劃分明確的界限。對于巨額的債務,一些樂觀的意見認為“最終還是會由國家來埋單”。但是大學需要多元的資金來源這一點還是沒有變化的。

不公平結構需要改善

通過急劇擴張和引入競爭原理,中國大學發生了巨變。不過,由于“市場”未能公平運作,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學西門附近聳立著兩座高出周邊建筑一大截的高樓。這是該校去年為學校職工建造的公寓。100平米的房屋平均售價50萬元,140平米的房屋售價為70萬元。由于僅相當于市場價的四分之一,樓房很快售罄。

“價格超低”的原因是建造樓房使用的是大學用地,學校只支付基本建設費用。該校屬于政府集中分配預算的“重點大學”,在獲得外部資金方面也比較有優勢。這項“殊榮”讓教師獲得高福利成為了可能。

“211工程”、“985工程”等國家推行的重點化政策加大了重點大學與普通大學之間的差距。這反映在了教師的補貼上面。“北京大學教授的研究室里甚至還有浴室。”發出慨嘆的是市屬的北京聯合大學一位50多歲的男性教授。他大學時代的同學目前在中國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學北京大學當教授,年收入達到12萬元,是自己的2倍多。

差距不僅體現在教師的待遇上,還體現在教育經費這個做學問的基本條件上。

市政府對這位教授所在學院的撥款是平均每個學生7000元,與中央直屬大學1.6萬—1.8萬元的撥款相比差距一目了然。

盡管如此,北京市的教育預算仍然高于內陸地區的大學。從各地區教育經費來看,最大差距達到了8倍之多。

與重點大學獲得競爭資金不同,地方普通大學對學費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據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王蓉介紹,學費占大學總收入的比例,中央政府所屬大學為19%,地方政府所屬大學為40%(2004年數據),有的大學甚至達到了80%。

中國公立大學從1997年開始全面向學生征收學費。從城市平均家庭收入水平來看,學費的上漲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極限。王所長認為:“學生數量激增是因為學校籌集資金的手段過于單一。”

雖說大學已經實現了大眾化,但在入學體制方面,過去的不平等現象依然存在。

在中國。政府通過全國統一入學考試和劃分大學等級對考生進行分配。中國目前還有一種制度對考生按照地區進行限制,同樣的考分,地方的考生只能進二流大學,而北京的考生卻可以進入當地名牌大學。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民表示:“中國需要改善不公平的結構,但要在短期內取得成果只能引入競爭原理。在此之前過于缺乏競爭。”他同時還說:“由于要與世界競爭,大學需要千方百計完善自己的環境。不過,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為了誰而存在的呢?現在到了停下來進行反思的時候了。”

來源:騰訊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