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6月04日 16:41半月談
一些同學給我們來信說,他們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基本上要聽父母的,沒有主動權。因為父母覺得孩子的社會經驗少,根本就不知道哪個學校好,哪個專業好就業。這些同學承認父母說得有道理,但同時他們也表示:許多同學都有自己特別渴望從事的職業,也許那個職業確實不如父母說的那些熱門,將來的待遇可能也沒有那么高,可自己感興趣。難道一定要為了實際利益而放棄理想嗎?其實,這些同學提出的是一個每屆畢業生都會碰到的問題。究竟該怎么辦?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吧。 學生論壇 剛剛經歷過這樣的一幕 作為一名今年(編者注:應是2007年)剛剛參加過高考的學生,我對此深有體會。 我填報志愿之前,在爸爸、媽媽的發動下,家里所有親人都上陣了,姨媽、叔叔、舅舅到處為我打聽各個學校的專業設置情況,以及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他們經常互通信息,展開緊張而熱烈的討論,也許是怕影響我學習,只是偶爾才征求一下我的意見。而我呢,其實早已有了心儀的學校和專業——盡管不像他們說的那些那么熱門。他們最在意的是將來所從事的工作待遇好不好,而我考慮的卻是自己的愛好,他們所說的那些專業,我絲毫不感興趣,如果選擇了,將來肯定一事無成。我以自己將來的長遠發展去說服他們,雖然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的,但確實費了不少口舌。 學校報志愿那天,幾乎所有同學的家長都到了,看來是生怕孩子自作主張。當然,大多數家長和孩子還是能夠達成妥協的,盡管這中間好多同學都是被家長說服,報了比較熱門但自己卻不喜歡的專業。但也有幾個同學與父母的意見始終不一致,一個女同學氣得趴在桌上哭起來,還有一個男同學和家長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拂袖而去。 我認為,在報志愿時,家長往往比較實際,他們覺得孩子不切實際,怕他們學了冷門專業將來吃虧。但實際上,“行行出狀元”,只要孩子喜歡,那么在各行各業都會干出好成績。 陳易 我的大學我做主 我現在是初一的學生,填報高考志愿的事情,離我還遠。但每年看到身邊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報高考志愿時的煩惱,我感到很不理解。他們不愉快的理由主要是填報志愿時,自己一點發言權都沒有,全部被父母“包辦”了。 我的大學我做主!我認為上什么學校、學什么專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學生自己有什么特長、什么愛好,對什么專業最感興趣,只有自己最明白,只有自己最有發言權。填報什么樣的高考志愿,最終當然應該由學生來做主。社會上這樣的“悲劇”屢見不鮮:孩子按照“父母的志愿”入學后,對專業不感興趣,最后成天只是混日子,什么也學不到。我想,沒有家長愿意看見這一幕吧?當然了,作為學生也不能太固執,多聽聽父母和親朋的參考意見也是很有必要的,畢竟他們閱歷比我們豐富得多。 我認為,父母應該是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礎上,幫助我們選擇好屬于自己的路。 山東省無棣縣第一實驗學校 李淑帥 需要互相理解 作為一名高二的學生,離高考其實已經不遠了。對于高考志愿的填報,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父母也非常支持我,并不過分干涉。相對于那些“父命難違”、“母命難抗”的同學,我覺得自己還是很幸運的。 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父母與孩子需要互相理解。家長由于經歷豐富,考慮問題比孩子更為周全,更貼近實際,而孩子雖然更富于激情,但做事也更容易沖動。高考志愿的選擇關系到未來的人生軌跡,因此孩子一定不能把家長的建議當耳邊風。當然,建議只是建議,如果自己的意愿完全被家長操縱,我認為那就不好了。這時,我們需要向家長說明自己的意愿,讓家長理解我們。作為家長,我覺得不能一意孤行,要立足于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不要強行將其志向扭轉,也不要總是以“權威”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如果你也是孩子,你就會明白:這種滋味真不好受。 在此,我建議跟我一樣明年就要參加高考的同學,就這個問題,一定要盡早和父母多溝通,多交流,講清楚自己將來填報某個志愿的理由,以及自己學習這個專業所具有的優勢。孩子和父母的互相理解與尊重,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遼寧省沈陽市東北育才外國語學校 張路 我的遺憾 三年前的我,也被高考志愿的選擇弄得焦頭爛額。由于成績還不錯,我對未來很憧憬。按自己的意愿選了幾所大學后,我興奮地把它們拿給父母看,結果全被否決了!經過親戚朋友的商議,最終我來到了現在的學校,選擇了現在的專業。 現在的我已經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了,在學校發展得也不錯,但是,心里的那份遺憾卻絲毫沒有減輕。對現在的專業,我沒有任何興趣,也根本無法想像將來要在不喜歡的崗位上工作一輩子是怎樣的感受。所以我真的很想對參加高考的學弟學妹們說一句:我的未來我做主,只有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才有拼搏的動力,也才能把你的才能發揮到極限!或許家長會考慮將來的就業形勢,但誰又能說清4年之后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當然,我說自己做主,并不是一意孤行,絲毫不采納父母的意見。意見一致最好,如果有分歧了,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好好商量,千萬不能因為一時意氣用事而后悔一生。 南京審計學院 焦靜 感謝父母 三年前的7月,我正為報考哪所學校而犯愁。家里的意思是要我報考離家近些的學校,一來大連、沈陽的學校都不錯,二來父母還可以多照應我些。可是我從小就向往軍營,立志做一名軍人,再則我還想離家遠些,到外面闖闖。意見不統一,我們便召開了個家庭會議。爸媽說明了他們的意見及其好處,我也談了想法,最后老爸說:“今天晚上你再想想,想好了,明天我們去學校填志愿”。經過一夜的思考,我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上了現在的學校。 事后我問爸爸:“我是不是讓你們失望了?”他說:“你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來決定,我們只是你的參謀。”如今,我已經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了,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爸爸的決定也是英明的,軍校的生活很充實,我也圓了兒時的夢。 做孩子的“參謀”,說起來簡單,其實許多家長很難做到,因為他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喜歡處處為孩子拍板定奪。愛子心切,人之常情。可是,高三學生大多已滿18歲了,他們已經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家長的在宏觀上把握一下就可以了。只要大方向正確,最終還是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吧,強扭的瓜不甜啊! 空軍第一航空學院 高立臣 老師觀點 加強溝通,合理規劃 西安石油大學 朱媛 高考填報志愿大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的理想和家長的安排比較一致,另一種就是孩子與父母的意見大相徑庭。出現沖突,如何處理?我覺得孩子不應該一味地聽從父母的安排,但也一定要認真考慮他們的看法。 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叛逆情緒比較嚴重,對父母的建議,往往會本能地加以抗拒:老爸老媽和我有代溝,他們說的和我想的根本就是兩碼事!這種抵觸反應實在要不得。很多時候,父母比你自己更了解你。他們看著孩子成長,對他們的個性、能力、優缺點十分清楚。而且,每位父母都無私地愛自己的兒女,他們在選擇志愿時,必定仔細斟酌,綜合權衡,最大限度地為子女的發展和前途考慮。作為孩子,要理解他們的一番苦心。 因此,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希望每位考生都要跟家長充分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但家長也必須明確,高考志愿是孩子的志愿,絕不能強迫孩子聽從自己的意見。家長尤其應該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地要孩子去報考一些熱門專業,要知道,孩子將來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可能走向成功,而成功的關鍵,就是他們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的職業。因此,家長在給孩子提供填報參考時,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愛好和特點,不要人云亦云,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家長談心 父母要當好孩子的“參謀” 1994年兒子參加高考。因為他多次在我面前說過,特別喜歡記者這個職業,所以我就通過多方面渠道,詳細了解各學校的情況以及新聞學專業的一些具體情況。隨后,我就問兒子想怎么填報志愿,聽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果然,他對我說,他非常想報考一所大學的新聞學專業。我聽后,就把已經掌握的這幾所大學的情況對兒子說了。當我說這幾所大學的新聞學專業分數比較高,以兒子的學習成績不一定能被錄取時,他問我:“如果這些大學不行,哪所大學適合我呢?”我就對兒子說了我的建議:省內一所大學雖然不如你想報的大學知名,但是這所大學新聞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非常高,而且分數線不太高。兒子聽后,非常高興,當場就采納了我的建議,后來證明我的指導是完全正確的。 通過親身經歷的這件事,我認為在孩子填報高考志愿這個問題上,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家長在充分考慮孩子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做孩子的“參謀”,而不是替孩子說了算。 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 李相田 過來人語 我理解父母的苦衷 遼寧省大連市 高立樹 對于我來說,雖然高考已經過去了整整10個年頭,但填報高考志愿時的情景卻依然歷歷在目。 填報高考志愿是大事。為此,我特地請假從縣城中學趕回鄉下的家中向父母征求意見。父母是地道的農民,讀書少,對于我上學的事一般很少干涉,但對填報高考志愿卻十分關心。記得當時正在地里揮舞著鐮刀的父親,停下手中的活,點燃一根煙,猛吸了一口后對我說:“我看師范學校比較好,交錢少,而且工作也容易安排;再就是軍校,畢業后工作不用愁,上學期間不但不用自己交錢,國家還給錢。”最后,父親又加了一句:你自己拿主意吧! 看著父母在炙熱的陽光下揮汗如雨的場景,我知道,雖然那都不是我真正的理想,但我必須聽從父母的意見。最后,我選擇了報考軍校。即使現在,回想當年的情景,我依然非常理解他們的苦衷。有些事情無法改變,但只要自己努力,也會迎來另一番動人的風景。 觀點集萃 我擔任班主任時就發現,許多學生的志愿都是父母的志愿,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對高校的情況缺乏了解。如果高校不那么“高高在上”,能讓學生在高中時就了解高校,走近高校,那么也許他們在填報志愿時就不會茫然無助。 ——江西省安福二中 涂春霞 去年填報志愿時,本來自己填的是中國計量學院的知識產權專業,但父母極力反對,認為它沒名氣,離家遠且專業太前衛,并調動親友輪番游說,最終我改掉了志愿。現在挺后悔的,因為我的分數完全可以上那個專業,再說那個專業沒準以后挺吃香呢,悔之晚矣。 ——四川外語學院 魏長玲 旁觀者言 點滴自由,關乎一生 河北農業大學 張樹捷 那年參加高考,與我同班的一位好朋友考得比我好得多。回校填志愿那天,我都填完了,他卻仍舊沒動筆。問他原因,他苦惱地說,家里人讓他報會計專業,可他自己愛好機械專業,來這兒時父母再三叮囑,一定要報會計專業。后來,我得知他舅舅在市里某銀行當領導,父母希望將來他也能在這個行業工作,一來工作環境好,二來不必費力找工作。 最終,他不得不按家人的意思報了會計專業,我們步入各自的大學。可未到年終,他突然打電話告訴我,他已經回家復讀高三了,原因是他對所學的專業一點興趣都沒有,簡直是一種煎熬。我真為他感到可惜,按成績本來可以選擇一所好大學和自己喜歡的專業,可從了父母的意愿,卻苦了自己,不得不從頭再來。 其實,選擇專業不僅僅是為了將來能求得一份好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們將來能從事一種自己喜歡的職業,樂在其中,這樣的人生才有意思。因此,家長應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他們一點自由。(編輯:王秀真 蘇婭)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