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5 07:01 來源: 四川日報
從昨(4)日開始,汶川縣參加今年高考的高三考生,逐漸聚集到成都市龍泉驛區陽光體育城。這里是汶川縣設立的唯一高考考點。
該縣參加高考的1080名學生,主要來自威州中學和漩口中學,還有少部分臥龍中學學生,他們有的一直在龍泉驛區就讀,有的剛從山西和北京返回。
盡管這一年的經歷不同,但對多數人而言,他們微笑著迎接高考,微笑著與母校揮手告別。
威州中學“最后”的畢業典禮
昨日,威州中學750名高三學生,在龍泉驛區陽光城錦宏教育園區舉行畢業典禮。
拍畢業照合影時,校長周秀華眼睛濕潤了,她悄悄轉過身去,為了不讓學生看到。她的手里抱著一束鮮花,這是畢業生送的。他們用各班的班費,為任課老師和校領導送上了這些表示心意的禮物。
去年7月,學校整體搬遷到龍泉驛復課,周秀華和他們一起經歷心理陰影聚散的過程。高考報名時,周秀華讓班主任了解學生意愿,得到的答復是“沒有一人選擇放棄”。那一刻,她開心地笑了。
學生付舒會說,在龍泉驛的兩個學期,心理志愿者經常來輔導,也不斷有好心人前來慰問,“無論如何要努力一搏,總得給自己和他們有個交待”。
畢業典禮是在一個圓形的小廣場舉行的。廣場中央掛著一個橫幅,上寫“威州中學”四個字,畢業生紛紛選擇在橫幅下合影留念。“威州中學”這四個字,將隨著他們的畢業成為歷史。
今年9月,廣東省援建的“汶川一中”正式啟用,屆時,威州中學、桑坪中學、七盤溝中學等當地三所中學將并為一校。這個新建的學校,位于汶川縣城的頂端,威州中學北校區原址。校園南北向長約1.2公里,岷江從東北向西南呈半月形流經西側,學校彷佛是一艘停泊在岷江邊的大帆船,可容納100個教學班的4500名學生與400多名教職工學習和生活。
盡管無緣使用新校舍,但不斷傳來的新校重建信息,激勵著畢業生們追逐自己的夢想。威州中學高三(1)班學生陳隴是理科生,他給自己定下的專業方向是土木工程。“雖然沒有把握,我還是要鼓足勇氣去考。”他說,災難已經過去,災區百廢待興,他希望自己未來能從事建筑工程行業,設計出更堅固更安全的樓房。
漩口中學考生酒店備考
同樣是在陽光體育城,漩口中學的高三學生住進了酒店備考。
6月2日,在副校長諸育林帶領下,在山西長治就讀的127名汶川漩口中學高三學生乘火車回到成都。同一天,在北京就讀的33名該校學生也在一名北京老師的陪同下抵達龍泉驛。據諸育林介紹,加上其他分散在全省各接收學校的學生,漩口中學今年共有200名考生將在龍泉驛考點參加7日舉行的高考。
酒店遠離鬧市和街道,鳥語花香,環境非常安靜。記者來到酒店時,安靜的走廊不時傳出同學背書的聲音。“兩人一間,還有空調,復習起來很舒服。”高三(3)班學生王潔正在復習歷史,同房的許晴在小隔間里看書,兩個人互不干擾。
王潔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沒等記者詢問,她就破口而出:“你們是怎么概括一個新聞事件的呢?”原來,在語文考試中,有一道提煉新聞材料的題目,她趁此機會向記者“取經”。
剛到山西的王潔,像震后諸多學生一樣,情緒異常低落。“最多上課15分鐘,大家就會集體發呆,課堂經常成為老師的獨角戲。”王潔說,后來老師帶著他們去發泄情緒,“每個人像瘋了一樣,拼命地摔打籃球。”這個方法比較有效,同學的眼神里日復一日有了亮光。老師還有一招,就是允許大家在非常壓抑時,在課堂站起來大聲喊叫。
在山西復課期間,遠離家鄉、家人,老師對同學們心理上的開導給她幫助很大。因為這段親身經歷,王潔對心理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也是她高考的目標,“我發現人的心理真的很復雜,如果學了心理學,就能幫助更多人走出陰影。”
將近一年沒有吃上川菜了,回到家鄉,這些學生胃口大開。據諸育林介紹,學生們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會圍著圓桌吃“大餐”。
考前最重要的功課是放松心情
陳兵是北京樹人瑞貝學校的老師,在北京就讀的33名漩口中學高三學生的班主任。他和這批學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不舍得與他們分開,學校就委派他和學生一同抵達高中學業的最后一站。
“我現在的角色是‘總管’。”陳兵說,從指導復習到心理疏導,從飲食起居到考試事項,他都一肩挑。在他看來,這兩天最重要的任務是幫著學生放松心情。令他欣慰的是,學生回到四川后,精神頗為振奮,迎考狀態良好,這讓他想起孩子們到鳥巢看奧運時流露的神情。
周秀華和諸育林告訴記者,為了讓同學們發揮最好狀態,學校已經組織教師對學生進行考前心理輔導。
高考期間,陽光城錦宏教育園區的一幢教學樓將作為1080名汶川考生的考場。“有38個考室,還有2個預備考室,如果出現甲型H1N1流感等特殊緊急情況可以使用。”周秀華介紹,目前學校老師已經對同學們進行了健康指導,密切關注同學身體情況。
對他們而言,填寫志愿要稍微費點周折。據記者了解,考試結束后,學生們將返回家鄉。由于汶川縣正開展重建,學校沒有專門的場地統一組織學生填寫。高考結束時,學校將把志愿卡發放給每個考生,由學生回家后填寫。學校均安排經驗豐富的老師,成立填報志愿指導小組,保證同學們考后填報志愿有老師當“軍師”。
“別忘了,樹人學校的老師,也是學生們填報志愿的智囊呢。”陳兵說,高考結束后,他將送學生分別回到映秀鎮和汶川縣城。他想告訴他們,這一次不是回到生活的原點,而是又走上新的起點。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