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8 09:29:19 東北新聞網
一個學校制定兩套課程表,一套是假的,應付上面檢查;一套是真的,供實際使用(6月7日《揚子晚報》)。這樣的弄虛作假鬧劇,不僅明目張膽,而且全校師生共同參演。雖然類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并不鮮見,但發生在常州一所中學的這起假課程表事件,卻煞像病態教育的診斷書,凸顯著教育現狀的尷尬和教育人格的分裂。
來源:千龍網
尷尬緣自于這其中有太多的無奈。常州市最近推出“減負五項嚴規”,很可能緣自于學生早已不堪重負而常規的減負早已失效,這是無奈之舉;假課程表這張紙,包不住學業負擔過重的火,但學校照樣出此下策,這也是無奈之舉;學生忍無可忍的時候,選擇的是向媒體報料,而不是求饒于老師,求助于家長,求援于教育局,這恐怕也是事出無奈;而實際課程從早上6·30排到晚上9·30,正課就有13節,雙休日還要補課,教師疲憊,學生厭倦,尤其是家長,當感心疼,但一位學生家長的話透露的卻是最后的無奈——“常州教育部門在減負上走在了全省的前面,但誰能保證明年學生的高考成績,就不會落在全省的后面?”只要高考改革沒有破局之舉,這樣的無奈就會依然無奈下去。
于是,課程表可以是假的,真課程表上音體美的課可以是假的,教育部硬性規定每天“陽光活動一小時”也可以是假的……尤其不可思議的是,所有這些假的,都是學校行為,都由師生合演。進校門前的孩子都知道,“好孩子不說謊”;進了學校的孩子呢,卻由老師教著說謊,由學校逼著說謊。謊言的策劃者是學校,說謊的傳授者是老師,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還會有誠信可言嗎?假的課程表教室里貼著,老師照樣會在課堂上教育學生“做人要誠實”;弄虛作假的鬧劇演著,校園里照樣會書寫著“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箴言。如此人格分裂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極有可能也是人格分裂的。甚至于追溯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的社會根源時,如此病態的教育恐怕也難辭其咎。
若要擺脫這樣的困局,必須標本兼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所要解決的,當然是根本的問題。但在這些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之前,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門,不僅要像常州市教育局那樣,出臺具有震憾力的減負舉措,而且應有奏效的檢查手段,不給假課程表留下生存空間;學校與老師則要以“教做真人”為本,珍惜自身形象,絕不以病態教育,教育出病態學生。 (慕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