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15日 14:58 來源:云南網
今年4月27日上午11時20分許,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羊拉鄉茂頂完小格亞頂一師教學點54歲的藏族教師桑培,在給他的10名學生上當天上午最后一堂語文課的時候,忽然倒在了講臺上,不幸以身殉職。54歲的他,34年來一直在德欽縣最邊遠的羊拉鄉小學教學工作,其中有33年一直擔任著一師一校的老師;臨近退休的他,在為學生上最后一課時,倒在了講臺上……
最后一課 桑培讓學生默寫古詩
記者5月13日上午10時半到達德欽縣羊拉鄉茂頂村格亞頂一師一校辦學點,10名陪伴桑培老師上完最后一堂課的學生,向記者深情回憶了桑培老師最后的日子——
4月27日清晨,桑培老師和往常一樣,一大早起來迎候學生,準備新一天的教學活動。除了因為頭疼和背疼看上去有些稍稍的倦意外,學生門看不出桑培老師有什么異樣。上午7時半,學生們全部到校進入二層小樓最靠右邊的教室,開始一天的早讀課程。其間,桑培老師說頭和背都有點疼,于是就叫一名男生給自己捶捶背。幾個學生輪流著為老師捶背大約十幾分鐘后,正式開始一天正常的教學。前三節課程,桑培老師坐在黑板右側的一張靠椅上,帶病堅持上完計劃中的課程,除了課間休息時間,桑培老師只是偶爾停下來,伸手拿起擺在面前學生座椅上的茶水杯喝喝水,從聲音和神態里基本看不出重病的樣子。
這樣一直堅持到中午11時多第四節課,本節課快結束時桑培老師叫10名學生默寫二年級課本里的《古詩二首》——白居易的 《賦得古原草送別》和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同學們根據老師的要求,認真在心里默誦著:“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正當同學們埋頭默寫著古詩時,11時20分左右,一直好好坐在靠椅上的桑培老師,突然側身倒向自己的右側,學生們看到這一情景,驚愕的同時不約而同地放下手中的筆,從座位上站立起來奔向倒下的桑培老師身邊,一起用力將老師扶起,然后慢慢讓老師躺下。慌亂之中,大家派扎史卓瑪、次里央宗兩名女同學趕快跑到學校旁的格亞頂村子里叫大人,其余學生則繼續圍在老師身邊,等候大人的到來。
不到10分鐘,村子里離學校最近的一戶人家主人格茸次里首先跑著來到學校的教室,隨后,村子里其他大人也陸續趕到,但桑培老師已停止呼吸……
感人一幕 學生偷偷為老師送行
桑培老師突然辭世,最感到不敢相信的是他的學生。按照當地藏民的風俗,婦女和兒童不能直接目睹和接觸死去的人。當首先趕到的大人們準備為桑培老師料理后事,要學生們離開的時候,所有的學生都不愿離開教室,離開桑培老師,大人們是轟趕著才把學生們從學校的兩層小樓趕到操場上的。
按照當地的風俗,人死后要進行水葬。得知桑培老師即將要水葬后,正在桑培老師教學點就讀的10名學生第二天偷偷一起跑到離村子數公里遠的金沙江邊,希望能最后送老師一程,幾名情緒激動的小學生還說,如果桑培老師被水葬,他們也要跳進江里,村里的大人聞訊后,急忙趕到江邊,強行把小學生們勸了回來。
桑培老師常幫新郎對歌
5月12日,本報記者驅車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從云南輾轉四川甘孜州得榮縣再過金沙江大橋,沿金沙江干熱河谷前行230多公里,終于來到了桑培老師曾任教的地方——羊拉鄉格亞頂村民小組。這個還未通公路的村民小組35戶人家零星地散落在各個山梁上,村民播種下的麥田里沉甸甸的麥穗深深地低下了頭,小羊羔站在不遠處咩叫……這里的山山水水都在為一個人的離去而悲痛憂傷。
“一師一校的老師就是一根蠟燭,他為教育事業點燃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羊拉校區原校長阿稱很生動地總結了桑培老師的一生。
其實,1975年師范學校畢業的桑培老師完全可以留在州府或德欽縣城很體面地過城里人的生活,可他在選擇自己的志向時,他作出了讓很多人難以想象的選擇——回羊拉教書,很多單位也想招用他,他的很多同學婉言相勸,可是大家知道這是無用的,好強的桑培老師歷來自己決定的事是不會改變的。就這樣,帶著青春的激情,帶著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帶著培育地方人才的夢想回到了羊拉。
據桑培老師的老朋友格茸次里介紹,其實生活中的桑培老師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是一個典型的老頑童,拉得一手好的弦子,經常帶著他的十來個學生在校園內又唱又跳。
桑培老師業余時間里也會到附近的村莊去串門,村里人宰殺豬羊也會請他到家里去吃飯。由于他天生幽默風趣善于調侃,村里人一旦遇迎娶嫁女的大紅喜事,都要請他出面去接親,幫村里人家去對山歌。如果他一旦出面對歌,新郎家里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里娶到新娘。因為如果在迎娶新娘過程中對歌輸了,那么這家人就會顯得沒有面子。由于桑培老師積累了金沙江峽谷豐富的民間歌謠,所以大家都愿意請他幫忙對歌。
村民們經常看到,每天,送走最后一個學生回到學校的桑培老師都會拉一曲弦子,用琴聲排遣他內心深處的孤獨。
桑培老師的二兒子取品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是一個慈祥和藹的父親,就算小時候他們很淘氣的時候,他也從不打罵孩子。只是他在家的時間實在太少了。今年寒假結束后,父親又一次離開家回到學校。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別竟然成為永訣。
為建校舍放棄去北京旅游
桑培老師1955年7月出生于德欽縣羊拉鄉茂頂村一個叫木達水的藏族村莊。從小就熱愛學習的他,考上了麗江師范學校。1975年8月,剛滿20歲的桑培畢業了。作為當時擁有一份罕有的“高學歷”的藏族人,他完全有能力留在州府或者縣城工作,但他決定回到生養他的羊拉鄉,他要用自己所學的學識報效自己的家鄉。
羊拉鄉地處德欽縣東北部,與西藏自治區芒康縣接壤,與四川省得榮縣和巴塘縣隔金沙江相望。羊拉鄉距德欽縣城186公里,距香格里拉縣263公里。當地山高路險,交通條件極為惡劣。受地勢所限,這里不得不散布著眾多的“一師一校”。至今,許多一師教學點還不通公路,從最近的公路走上去至少也要一兩個小時,教學用具和師生們的生活用品只能靠人背馬馱。
提起桑培老師,茂頂完小校長格茸次里告訴記者,桑培老師曾被評為州優秀教師,作為獎勵,他被安排去北京旅游。但當時,格亞頂教學點正在建蓋新教學房。為了保證建蓋質量,桑培老師放棄了去北京的機會。
學生扎史卓瑪還告訴記者,在學校背后的后山,學生放學回家的路上有兩處險要的地方,一個是左側的大水塘,一個是右側一處坡度接近90度的陡坡,桑培老師總是擔心學生放學回家不小心在這兩處遇險,所以每當學校放學,桑培老師每天都要走出校門,到看得到學生的一塊坡地上,目送學生走過這兩個地方。在格亞頂一師一校教學點工作的15年間,桑培老師一共教學畢業了42名學生,其中26名學生上學期間一直和桑培老師同吃午飯,而他從不要學生們交伙食費。
目前,德欽縣教育局已經將桑培老師先進事跡上報迪慶州主管部門。德欽縣委、縣政府正準備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向桑培老師學習活動。
同齡人接過桑培的班
桑培老師走后第二天,德欽縣羊拉鄉茂頂村完全制小學校,從緊缺的教師隊伍中,抽調和桑培老師同歲的次里老師,頂替桑培老師走后留下的空缺,繼續為格亞頂教學點的10名孩子,完成桑培老師未完成的教學工作。
據了解,在整個羊拉鄉的教師隊伍中,年齡超過50歲的老教師僅有3人。次里老師和桑培老師是整個羊拉鄉為數不多的年齡最大的老教師。次里老師告訴記者,由于年齡和經歷的原因,他和桑培老師早年就認識,但一起工作的機會不多。相見的時間一般是茂頂村完小組織或者鄉中心校召開教師大會、教師節活動等時候。桑培老師曾經和他相約,明年一起向組織上遞交退休申請報告,如果組織批準就一起退休。次里老師萬萬沒有料到,兩人的相約還未履約,桑培老師卻這樣愕然辭世……(春城晚報 蘇忠 史效軒 項陸才 陳義)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