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2 09:19:51 來源: 中國江西網
作者:蘇北山
因為此前有幾家媒體披露了松原高考舞弊的情況,今年高考,吉林松原非常重視,成立了由教育、公安、電信等18個部門組成的高考委員會,主任是主管副市長,嚴抓高考舞弊。但記者的實地采訪發現,嚴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絕。松原市公安局向記者展示了警方收繳的微型耳機和發射裝置。微型耳機直徑只有幾毫米。有一種微型口腔骨傳導耳機,不用耳朵,直接放入口腔即可感知聲音。接收器收到對講機或車載電臺發射的無線電語音信號,骨傳導耳機收到后,使用者通過口腔中骨骼感知聲音,不會被人察覺。(6月10日《中國青年報》)
媒體多次披露;18個部門聯合執法;副市長親自掛帥,這一組組的字眼,讓我們知道當地政府對于懲治高考作弊問題的決心和力度。與此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當地高考作弊問題的嚴重程度,幾乎達到了“全民作弊”的地步——教師賣作弊器材獲利;領導干部子弟被保送;高考現場,考生試卷被搶走抄襲;考場上舞弊,監考老師稱“不敢太深管”……
如果說,高考的考場就是一個戰場,松原的考生們不是戰士,而更像是“特工”。一個個擁有著昂貴的高科技作弊器材的“特工”。據悉,一臺高科技的作弊設備需要5000元。古人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松原的高考生,無疑將此話發揮到了機制。民眾哀嘆之余,也不免追問,高考的“作弊特工們”是怎樣煉成的呢?
有人會指出,是那些高考作弊商,那些罪犯將孩子們帶上了歧途?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家長對于學生的金錢支持,孩子們能夠成為“作弊特工”嗎?如果沒有高考的監考老師作為“內應”,或者教育部門內的工作人員作為“內應”,作弊者怎么會知道試題,怎么會做出答案?如果沒有領導干部帶頭舞弊,民眾怎么會知道舞弊的好處,學生們怎么會知道邁入大學原來有一條“捷徑”?
是的,那些考場上的“作弊特工們”并非是問題的全部。問題的關鍵在于,作弊成為一種常規化、普遍化的“高考捷徑”而被考生和家長多接受。于是,高考考場上的“全民作弊”就成為一種常態,從而屢禁不止。
此時,你可以責備父母的“望子成龍”變成了“買賣成績”;你可以謾罵教師的“為人師表”變成了“利欲熏心”;你也可以指責一些干部的“為民服務”變成了“口頭承諾”;你甚至可以質問:如此作弊,如此高考,教育的公平何在?天道酬勤、十年寒窗的真意何在?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是什么把父母逼的“心術不正”;是什么把老師變得“一身銅臭”;又是什么把我們的孩子變成了“作弊特工”?
歸結到根子上,還是應試教育的選拔模式過于的單一化,過于的程式化。一考定終身的現實,必然會引發高考作弊。現實擺在眼前,不僅僅是松原,全國各個省市、縣內都發生過舞弊、替考、冒名、抄襲等等諸多的高考作弊案件。松原備受矚目就在于,它幾乎成為了一個典型,一個逼良為娼,一個考生不作弊就不能通過高考的典型。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通過作弊能夠進入大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此情勢之下,也不得不通過作弊,才能通過高考。
此事的解決,我不會希冀于個別領導一聲令下的杜絕;也不會希冀于媒體的曝光;更不會希冀于考生和家長的自覺。畢竟,所有的這些都已經改變不了這個作弊的大環境,所有的這些都改變不了選拔單一化、程式化、一考定終身的“作弊根源”。我想,要想解決此事,懲戒作弊者,懲戒教師,懲戒罪犯,甚至懲戒相關領導是必要的過程。此外,從根本上講,還是進一步的加深教育改革,要從考生選拔的制度和程序上下功夫。這些年,教育改革一直在打轉轉,或者左右手換來換去,民怨淤積之深,造害之苦,松原將是一個典型。
所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如果中國教育長久至此,恐怕造就了一個個“作弊特工”,恐怕毀掉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孩子的前程、一生;毀掉的甚至是中國的前程,中國的未來。(原題:一個充滿作弊的國度是很可怕的) (本文來源:中國江西網 )
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