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新聞 時間: 2009-06-17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文遠竹
家長們就“小學升初中”的相關問題進行現場咨詢。 CFP
本報訊 (記者文遠竹 通訊員任宣)廣東將認真解決人口集中的城鎮學位緊缺問題,逐步消除大班制特別是超大班制現象。這是記者昨日從省教育廳對省人大代表建議答復中獲悉的。而對于代課教師和教師待遇問題,省教育廳則表示,在2010年底前通過錄用、培訓、轉崗、辭退等具體措施解決中小學代課教師問題。 治理“大班制”應實行“問責” 今年初省“兩會”期間,張恒珍等7名省人大代表提交建議稱,教育部曾頒發文件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解決班級名額超過55人的現象。但這一問題在廣東省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有些欠發達地區的小學班名額普遍在60人以上,中學班名額平均在70~80人。 張恒珍建議,要嚴格學校招生管理,建立健全解決大班制問題的督查通報制度,不及時解決大班制問題,應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希望消除現有70人以上的特大班制,逐步化解大班制;從2009年秋季起,控制新生班名額,力爭到2011年中小學起始年級各班名額人數原則上不超過小學46人、中學50人的國家和省定標準。” 省教育廳在答復中坦言,中小學大班制問題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初中。據2008~2009學年初統計,全省超過56人以上的班的比重達52.3%。珠三角地區大班制情況有較大的改善,東西部地區基本沒有得到改善。 省教育廳表示,下一步要合理調整學校布局,逐步消除大班制特別是超大班制現象。 關注“中小學大班制” 久積成“大” 城鎮人口大量增加,而部分地區學校的規劃建設未與城區發展同步,造成學位不足。 部分地區為減少教師工資支出,不按核定的教師編制數足額聘請教師,普遍存在空編現象。 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引發了對優良教育資源的爭奪,“擇校”行為加劇大班額問題。 多管治“大” 城鎮新建居民區的配套學校必須與居民區同步建設。 全面實行小學就近免試入學、初中電腦派位或對口入學。 禁止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擇校”、禁止小學升初中選拔性招生。 鼓勵各地采取合并、一校多區或集團辦學等形式,支持具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公辦學校與薄弱學校聯合辦學。 條件具備的地區可將鄰近的義務教育學校劃歸同一學區。 引導鄉鎮中心小學和規模較大的片完全小學將鄰近村小學和教學點納入本校統一管理,實行一校多區辦學。 全省學生超過56人的班級比重達到52.3%。 要逐步消除大班制,全面實行小學就近免試入學、初中電腦派位或對口入學。禁止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擇校”和小學升初中選拔性招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