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7 11:26:24 健康時報
“下課鈴響了,同學們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場上參加自己喜愛的課間活動。校園內頓時沸騰起來。”
“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看,操場中間,有的跳皮筋兒,有的跳繩,有的踢毽子。最有趣的是一年級的小同學,他們由老師帶著,在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呢。”
馮世良委員的提案帶著對中小學生熱愛的溫度,在此次兩會,他為全國中小學生的課間休息時間再次建言——
現在許多中小學校的教學樓越蓋越高,尤其是重點學校最為嚴重。根據國家規定,小學最高四層,中學最高五層,而有不少學校已經是五層以上。由于學生學習的場所離地面越來越高了,10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又濤聲依舊。“下課鈴響了,同學們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場上參加自己喜愛的課間活動,”這已經是永遠的往事了。
此外,再加上教學樓內每層都有衛生間。學生們自然不需要在課間的時候到操場上活動了。我曾在許多學校看到,每到課間的時候,操場上空空如也,而在狹窄的走廊、樓梯拐角處,學生正玩的火熱,還有不少學生則干脆呆在教室里,寧可大口大口地吸粉筆灰,也不愿意走到室外,呼吸空氣、享受陽光。
看到這樣場面時,我都會問學生們相同地一個問題:“你們為什么不去操場上玩呢?”孩子們的回答基本是一樣的:“時間來不及呀!”確實,從五樓下來走到操場,再從操場返回五樓,即使是成年人,沒個三、四分鐘也完成不了呀。何況,每堂課都要這樣反復,孩子們當然受不了。自然就形成了學生課間不到操場活動的現象。
眾所周知,我國青少年的體質正年年在下降。加強體育鍛煉、增加學生體質已刻不容緩。從2005年開始,我曾連續兩年在全國兩會期間,遞交關于遏止我國青少年體質下降的提案。令人高興的是,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青少年普遍達到國家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素質明顯提高,營養不良、肥胖和近視的發生率明顯下降。”
兩年過去了,教育部門正在千方百計地幫助青少年提高身體素質。同時,也出臺了許多利好的政策。我想借這一良機,教育部門應重新審視課間休息10分鐘,這一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制度。根據我掌握的情況,以及學生、家長的意見,我建議:中小學課間休息時間應由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
在以前,中小學的教室大多數是平房,教室門一開就是空曠的活動場地,屋前屋后,盡情嬉戲,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想怎么跑就怎么跑。10分鐘,真的能達到調節大腦、放松身體的目的。可現在的教室大多數是四層甚至更高的大樓,打開教室門就是走廊,趴在欄桿上才可以看見下面的水泥地面,如果教學樓上沒有衛生間,10分鐘跑趟廁所還有點緊張,談何游戲,談何放松,談何調節?我想現在運行的課間休息時間恐怕也要與時俱進,改一改了,不能再“抱著祖宗之憲制,而不思變革。”
要知道,延長5分鐘后,孩子們不但有充足的時間解決生理需求,更有時間來放松一下高度集中的思想,真正達到緩解疲勞的目的。
來源:2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