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農與“天才班”(圖) |
![]() |
施建農與農民工子女“天才班”
(中國農民進城務工網 shufu 2009年7月1日)
一個消息讓我緊追不舍。
創辦農民工子女“天才班”(他稱“流動兒童超常班”),創意之絕,難能可貴!利在當代功德千秋!
就“天才班”,我們開始追根溯源,也將伴隨成長To forever!
“農”字情結”
上午10點,在中科院心理所2樓的辦公室,施建農主任握住我手的第一句話:“緣自“農”字情結”。
“緣自“農”字情結,這句話在訪談中,出現好幾次。親切,很容易讓人激動,特別是有“農”字背景的人!
后來在網上搜索到這么一句博客留言:“各位俠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兒童心理世界。
我叫施建農,施工的“施”,建設的“建”,農村的“農”。意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言自明,名字寄托著父母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不說40多年前,7億人口8億農民的年代,農村建設好了,國家就富強了。就是現在,也一樣。當然,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因此,關心孩子就是關心祖國的未來。希望大家在此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天才班”的記憶
31年前的197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個隸屬中國科學院、專為“兩彈一星”儲備高級人才的新中國新型大學,“制造”出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大學少年班——“中國天才班”。“天才班”的誕生開創了新中國超常兒童研究的新紀元,也標志著中國超常兒童教育與發展科學并入世界軌道。歷程至31年后的今天,答案證明了一切。
(首屆“天才班”21名,年齡11-15歲,截止2002年共成功舉辦24屆894名“天才”,半數獲得博士學位)首屆“天才”們如今也均年逾“不惑”。在世界各行各業身居要位者不少。
“天才班”是豐收的!是喜悅的!
成功就得復制COPY
施建農還有一句話:“總想做點什么事情”
是的,大凡有遠大抱負者,都會使用這句謙語。2008年“中國少年班”推出30周年大慶之際,施建農就著實研究如何將這個無價之寶的“公式”踐行復制,運用到另一個領域?并且一定要復制成功,也使其同樣能持續發展壯大!
農民工,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形成的一支新型產業大軍,已是一股社會勢力,且逐漸走向成熟。當前建設須臾不可少。
但,目前農民工隨遷子女(尤其就讀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教育是一大不公平的社會現象。
施建農大膽設想和嘗試,在農民工流動兒童中開展這項事業,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德千秋的偉大工程!
順應時代發展自然規律,物競天擇。
----------------------
專家個人檔案
施建農: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1963年出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心理學會理事,中國人才學會超常人才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世界天才兒童研究協會(WCGTC)亞太地區聯合會主席。
1992-1993,在德國慕尼黑大學心理系做訪問學者,2001年1-4月,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做訪問學者。2004年3-5月,在美國耶魯大學心理系做訪問學者。2006年3-4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心理學院做訪問學者。曾多次應邀出訪歐洲、北美、南美、非洲和亞洲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作學術報告。
主要研究領域:
1)人類創造力發展與促進;
2)智力、人格和創造力的關系;
3)創造力與兒童發展的跨文化研究;
4)超常兒童的發展與教育等。
自1990年以來,先后參加和主持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教育部)和國際合作項目等20多項。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報告、論文或章節80多篇(章)。多次在國際會議上作特邀報告。
當前的工作重點在“兒童早期發展與教育”“兒童創造力發展與促進和超常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兩個方面,并在這兩個領域取得較好的進展,研究工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2000年起被選舉為世界天才(超常)兒童研究協會(WCGTC)亞太聯合會副主席,2002年被選舉為該組織的主席,并被邀請為"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 (Edited by K. A. Heller et al, 2000)"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Intelligence (Edited by R. J. Sternberg, 2004)" 、"In the Eyes of Beholder (Edited by D. Boothe & J. C. Stanley, 2004)" 和"Creativity抯 Global Correspondents (Edited by M. Stein, 2004)"的撰稿人。
關于心理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介紹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現有職工總數143人。它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心理學研究機構,是中國心理學會的掛靠單位,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并設有心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心理所側重于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主要從事心理過程、規律、生理機制和有關的重要理論問題和應用問題的研究。
作為心理學研究的基地,心理所具有優良的科學傳統和學術氛圍,擁有良好的實驗設備和信息技術支撐系統。心理所的圖書館是全國心理學文獻中心,資料齊全,館藏豐富。國內心理學最權威的學術刊物《心理學報》由心理所和中國心理學會聯合主辦。
2002年6月心理所正式進入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今后心理所將緊密結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需求,適時地調整原有的學科布局,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爭取成為國際著名的研究所。
課題組宗旨:立足本土,發展自己的理論和學科體系,為國家發展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