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農村孩子為何越落越遠?
2009-07-09

2009年07月08日 15:50:37  來源:半月談

 

    推行素質教育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當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本是一個積極的導向。然而,基于此理念的教改方案在推行的過程中,在農村卻出現了水土不服——與過去相比,改革后城鄉教育差距反而越來越大。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三大原因造成的。

    教育資源失衡拉大城鄉素質教育差距

    在基層教育工作者看來,新課改是新高考的基礎,只有學校在新課改推進中漸入佳境,學生才能在新高考中取得佳績。然而,新課改在許多農村學校都處于一種尷尬狀態。

    安徽省金寨縣青山中學是一所擁有2500多名學生的完中,也是六安市示范中學。然而,就是這樣一所條件較好的農村中學,在實行新課程改革后,依然面臨諸多難題。

    “新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需要強有力的硬件和軟件支持,從目前來看,大多數農村中學都達不到新課改的要求。硬件上缺乏與新課改配套的設施、器材和實踐載體,從軟件上看,新課程改革的體系設計非常完備,但嚴格操作下來幾乎不可能,比如綜合素質考評和學分認定、選修課設置等,在農村中學實施起來難度很大。”青山中學校長全國慶告訴記者。

    他說,為了推進素質教育,新課改要求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和實驗,但由于農村中學辦學僅靠學費,經費十分緊張。青山中學每年幾十萬元的學費,僅能勉強維持校舍維修,用于改善教學條件的資金十分有限。學校圖書資料十分缺乏,人均圖書只有五六冊,與教育部要求的人均20冊標準相差甚遠,而且大多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無法滿足孩子們查閱資料的需要;學校實驗設備缺乏,只能進行演示實驗,探究性實驗根本無法開展;電教設備也十分缺乏,微機只有幾十臺,每個班級要排隊使用,不能滿足學生上網的需求,而新課改涉及的不少知識,都需要學生自己上網查閱資料。

    安徽省壽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權義東告訴記者,教師缺乏,也使得新課改舉步維艱。全縣僅有1名通用技術專業教師,沒有通用技術實訓基地,因此很多學校這門必修課開不起來。全縣農村中小學美術、音樂、地理老師缺編40%以上,從而使新課改在農村只能停留在口頭和紙面上。即便如此,農村教師流失還非常嚴重,去年全縣8名獲得“安徽教壇新星”的優秀教師,就有7名辭職去了大城市教書。

    沈陽市第81中學教務主任徐占東說,除了學校教育資源有限外,農村家庭條件也是一大“軟肋”。“新課改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求上網查資料、做課件等,可我們的學生家里基本都沒有電腦;素質評價要考查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等素養,而農村學生連進電影院都難,更沒有經濟能力去學繪畫、跳舞等。”

    甘肅省會寧縣以每年不低于80%的高考升學率,被稱為“高考狀元縣”。記者在該縣中考成績最好的一所初級中學——三房吳初級中學采訪時,正值學生放暑假。望著最后一群初中畢業生蹦蹦跳跳離開的背影,校長王宗學顯得憂心忡忡。因為不久的將來,甘肅省將推行以考察素質教育為主要目標的新高考,“新課標早就發下來了,但是學校教學儀器、設備缺得厲害,無法完成。這些剛畢業的娃兒在初中連天平和顯微鏡都沒用過幾回,素質教育基礎不牢,3年后咋考呢?”多年來一直為自己的學生感到驕傲的王校長跟記者念叨著,覺得對不起眼前的這些孩子。

    “百科全書”式素質教育下的“穿新鞋走老路”

    青山中學高二年級語文老師汪于蒂談起新課改,用一個“累”字來概括。她說:“新教材跨度大,涉及知識面太廣,一門語文課,要跨越建筑、美術、天文、地理等各個領域的知識,有的知識十分前沿和深奧,教師必須是全才才行。農村學生沒有查閱資料的條件,老師必須代勞,然后再教給學生。而每個教師都帶七八個班級的課程,疲于應對。有的跨學科知識連教師都難以掌握,更何況學生了。”

    “現在的新課改,仿佛是要培養‘百科全書’式的學生,而一些新課改的考試試題,簡直讓人莫名其妙。如,今年安徽高考文綜試卷有一道試題,讓考生分析安徽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現實意義,并就怎樣推動安徽文化創新提出合理化建議。像這樣的試題,已經超出了學生的認識能力。”

    與課程設置復雜、考試試題深奧相對應的,是農村教師素質不適應新課改要求。

    寧夏石嘴山市隆湖中學高級教師魏銀忠說:“一些山大溝深地方的農村教師,沒有坐過火車,沒有聽過講座,沒有參加過研討會,教學方法墨守成規,怎能教出跟上時代步伐的學生呢?”他認為,由此導致的后果是,即使農村學校課程設置全部到位,由于農村教育質量差,學生的素質也無法與城市學生相比。

    記者了解到,新課改推行后,農村教師先是參加短期集中培訓,學習新課改的理念,然后是觀摩一些新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錄,接著就回到自己的課堂依樣畫葫蘆地推行。學得囫圇吞棗,也沒有經過自己的實踐摸索,就在自己的教學中實行一種新教法,這不僅使得教師自己難以駕馭,教學效果也得不到學生的認可。

    種種條件限制之下,一些農村學校感覺很難適應新課改要求,開始知難而退,掛“素質教育”之名,行“應試教育”之實。一些學校所謂的“素質教育”,其實就是開展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像研究性學習等有利于培養農村學生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課程,反而被其他科目占用。這樣,就出現了新課改后“穿新鞋走老路”的尷尬局面。

    在甘肅省會寧縣不少農村學校,物理老師無法按照新課標要求指導學生進行串、并聯線路實驗,只有通過畫圖的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會寧縣三房吳中學教導主任王小兵說,新課改后,農村學校教學方法并未明顯改變,就是學生死記硬背的“圖形”“反應方程式”更多了。

    福建永春三中地理老師吳曉榮說,現在不少老師上課還帶舊教材,在講課的時候,用新教材中的內容將舊教材“補充”完整,該搞題海戰術的還是搞,該死記硬背的還是背。這樣下去,農村學生的綜合素質什么時候才能得到提高呢?

    綜合素質評價的“城市化”讓農村孩子吃暗虧

    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模式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

    這一考試模式突破“唯分錄取”的高考模式,構建了“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統一考試和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評價方案。目前,安徽省對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確定為A、B、C、D四個檔次。

    “今年我校有815名高三學生參加綜合素質測評,沒有一個學生獲得A。”名列安徽省六安市示范高中的壽縣瓦埠中學教導處副主任李多田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安徽省教育廳規定,評為A的學生必須是市級三好學生、優秀干部,或具有在市一級競賽中獲獎,以及在音、美、體等方面具有特殊技能的實證材料。我們學校學生沒有條件參加音、美、體方面的專業培訓,因此很難獲得特殊技能的實證材料。”

    “難道只有會棋、琴、書、畫,綜合素質才算高嗎?”瓦埠中學校長秦秀富對此提出質疑:“我們農村學生大多純樸,富有愛心,我們學校不少學生在課余時間義務照顧孤寡老人,直到老人把感謝信寄到學校我們才知道,這樣做好事不留名的學生難道綜合素質不高嗎?我們農村孩子自理能力強,他們可以在家做飯洗衣,而有些能歌善舞的城市學生,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會洗,兩者相比到底誰的綜合素質強呢?制定綜合素質測評標準,應充分考慮到國情,考慮到廣大農村的實際,不能將標準僅定位在城市,從而變得城市化!”

    一些農村學校校長、教師認為,提倡素質教育是好,但是沒有考慮到農村學校的資源配置。如增加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內容的學業水平測試,這對教育資源充足的城市孩子不在話下,但對教育資源貧乏地區的學生卻困難重重,這勢必造成新的不公,使城鄉教育差距越來越大。

    對于自主招生所要求的獲獎條件等,許多老師也表示這會將農村孩子排斥在門外。由于各地舉辦各種競賽的層次和次數不同,農村學生單是因為交通不便和信息閉塞,參加競賽的幾率就較低,更別說獲得競賽證書了。寧夏固原一中教務處主任韓映順說,學生要有資格參加自主招生,一般首先要獲得省級奧賽一等獎。為獲得這個獎,城市里的孩子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有些城市學校還專門聘請奧賽教練輔導,這些對于農村孩子卻太遙遠。同時,在理化生科目的奧賽中,其實驗很多都是大學課程實驗,這種實驗要求具有一定標準的實驗設備,這對于連普通實驗室都沒有的農村學校來說,結果可想而知。

    至于特長加分、各種比賽加分,這些同樣都是城市孩子的專利。“2008年會寧參加高考的學生有1萬多人,無一人享受音、體、美特長生加分。”會寧縣教委主任說。 (采寫記者:王圣志 皮曙初 茆琛 陳俊 宋常青 王瑩 艾福梅 孟昭麗 / 編輯:王秀真)

來源:新華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