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14日 07:31:11 來源:人民日報
國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一些地方中小學校應試教育卻在升級;政府出臺政策減輕學生負擔,而部分中小學校課外作業卻越來越多;教育部門明文規定保障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甚至明細到作息時間,而個別中小學校卻我行我素。今天“社會觀察”專欄刊登湖北黃岡市政協委員王升的來信,對這些現象提出看法和建議。
——編 者
資料圖片: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學開學,增加體育課程成為新學年的最大亮點。據了解,北京市各區縣都要求學校把以往“零散”、“非正規”的體育活動改成正式的體育課,并列入正式的課程表中,每天都要上一節體育課。 中新社發 富田 攝
近年來,各地中小學校在義務教育過程中,積極將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納入教育內容,在“言教”方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一些地方中小學校在落實國家素質教育、促進少年兒童全面發展和權益保護等政策法規時,行動上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與其倡導的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精神背道而馳,存在“說一套、做一套”的問題。
國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一些地方中小學校應試教育卻在升級
一些地方官員錯誤地堅持“經濟發展要看GDP,教育發展要看升學率”。時下,基礎教育工作中仍存在“升學率出官位,升學率出政績,升學率出名譽,升學率出獎金”的潛規則,升學率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牽掛著教師、學校校長、教育局長甚至分管教育的行政官員等人的名譽和政治、經濟利益,應試教育不斷升級。許多地方流行一縣一兩個重點中學,網羅全縣“尖子”學生,資金、設備、師資全面向其傾斜。在教學上趕進度,一些學校八年級(初二)便上完了初中階段大部分課程;在教學方法上仍以題海戰術,“填鴨式”為主。中考、高考是一考定乾坤,而小升初考試卻是一考再考,明考、暗考花樣繁多,小學生應試壓力已超過中考生,超過從前的小升初統考,國家法律、政策權威受到挑戰。
政府出臺政策減少學生負擔,而部分中小學校課外作業卻越來越多
湖北省教育廳發文規定,小學低年級不留課外作業,小學中、高年級課外作業總量每天不超過45分鐘,初中課外作業總量每天不超過1.5小時。但在實踐教學中,為出成績,多數科任老師不協調其他科任老師,只顧自己布置作業,造成比賽布置課外作業的狀況。以黃岡某中學初二年級為例,學生每天作業總量至少在2個小時以上,有的學生晚上竟寫作業至凌晨2點,學生沒辦法,家長也無奈。無獨有偶,最近網上刊登北京一些家長自發組織的“北京初中生生存狀況調查”反映,北京近40%的初中校每科練習冊多達5種;初中生的書包重量在4公斤以下的僅占6.2%,8公斤以上的占24.12%,7—8公斤的占15.36%,6—7公斤的占17.65%,5—6公斤的占19.81%,4—5公斤的占16.85%。這么重的書包里,各類教輔材料占了大頭。法律沒有執行力,政府文件也成為一紙空文。
法律和各級教育部門明文規定,保障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甚至明細到作息時間,而一些中小學校卻我行我素、拒不執行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學校應當與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互相配合,保證未成年學生的睡眠、娛樂和體育鍛煉時間,不得加重其學習負擔”。湖北省教育廳2006年發文規定,從2006年春季開學起,嚴禁學校隨意延長教學時間、增加學生在校活動總量。特別要求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5天工作制,春季開學后小學生到校時間不得早于8時20分,中學不得早于7時50分,走讀的小學、初中一律不準上晚自習。但實際情況是,一些學校在嚴重擠占學生節假日和休息時間。黃岡市絕大多數小學早上8點到校;部分中學早上6點多到校;雙休日、節假日和寒暑假,中學生幾乎沒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這種令行不止,言行不一的“兩張皮”教育,傷害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身體,更嚴重的是對中小學生道德觀念、法紀意識的不良影響,是對我們建立誠信體系、維護守法環境的踐踏和破壞。為此建議:
一是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進教育公平、均衡發展,實施校長、教師城際、校際交流政策,特別要取消所謂重點學校、示范學校、名校,使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成為真正沒有“選擇性”的教育,從源頭上、根本上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解決這種因社會深層次原因引起中小學校誠實守法教育身教言教“兩張皮”問題。
二是建立政府依法治教的問責制,加強對出臺保障青少年兒童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和違規責任追究,促進中小學校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言行一致。
三是引導家長和學生正確認識當前情況,進一步加強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意識,打牢誠信社會、法治社會的基礎。(湖北黃岡市政協委員 王升)
別讓法律成為一紙空文
這封來信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一些法律、政策往往落實不到位,導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出現“兩張皮”現象。
我國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讓億萬家長和學生歡欣鼓舞,拍手稱快。該法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雜費;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家長們松了一口氣,再也沒必要為交不起學費、擇校費而犯愁了;學生們興致勃勃,書包終于可以輕下來了,課余時間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了。
然而,有些地方的情況卻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美好。農村仍有輟學學生,重點班此起彼伏,擇校費屢創新高,學生肩上的書包非減反增,有些學校還在亂收費……這些現象在全國各地一定程度地存在,讓家長和學生大失所望。
究其原因,主要是兩種:一是利益驅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說的一套,我做的一套,有些學校為了提高老師的待遇,加快學校眼前的發展,從各方面創收,不得不鋌而走險;二是監管不嚴。教育主管部門沒有嚴格屢行監管職能,對學校的違法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導致學校的膽子越來越大,甚至肆無忌憚。更深層的原因當然還有傳統觀念的驅使和應試教育的巨大慣性。
法律如果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就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希望各級教育部門將有關法律法規落到實處,還學校一片凈土,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溫馨的學習環境。(華維)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