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14日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圖片來源:英國《衛報》網站
有調查稱,英國是全世界考試最多的國家之一,學生在7歲、11歲、14歲、16歲以及大學入學前要經歷數次全國統一的標準化考試。近年來,在英國國內,減輕學生考試負擔和學校排名壓力的呼聲不絕于耳。
■賁偉 編譯
近日,隨著英國標準成績考試(Standard Attainment Tests)結果的公布,取消該項考試的呼聲再起。小學教師和校長堅稱,考試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應該予以抵制。學生和家長認為,過多的考試剝奪了課余時間,不利于全面發展。為此,英國兒童、學校和家庭部專門組織了專家評估組,對這項小學階段的標準化考試進行調查研究,其結論是“對11歲學生的考試將被保留”。
11歲面臨考試排名壓力
英國媒體稱,英國是全世界考試最多的國家之一,學生在上學期間除了要經歷升學考試外,平時也有大大小小的考試無數。其中,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英國標準成績考試。英國標準成績考試是在英國保守黨執政期間啟動的,旨在評估義務教育各學段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掌握情況的一項考試。考試科目包括3R(閱讀、寫作、算術)和科學。按規定,所有英國學生在7歲、11歲、14歲,也就是義務教育第一學段、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的最后一年都要參加標準成績考試。
第一學段的考試相對比較寬松,學校可以在任何時候實施考試,考試沒有時間限制,通常在普通課堂活動中以非正規的方式進行。考試成績由教師評判,但考試結果要向公眾公布。第二和第三學段的考試則趨于正規,統一在每年的5月舉行,實行嚴格的監考制度。考試科目均為英語、數學和科學,考試成績由學校外部的機構評判,分為5個等級,考試結果以學校排行榜的形式向公眾公布,是學生成績和學校業績的重要測評手段。
為減輕學校和學生的考試負擔,英國兒童、學校和家庭部去年曾提出終止14歲學生的標準成績考試,并取消根據考試成績進行的學校排名。因此,各界將批評的矛頭對準了學生在11歲時面臨的這次標準成績考試。
六年級該有正常的教育
英國學生表示,過多的考試剝奪了他們大部分的課余休閑時間,為準備考試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是考試成績卻不高,這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信心。一些教師提出,在學校排名的壓力下,教師不得不把大量精力用于幫助學生準備考試,這對正常的教學毫無益處,也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今年5月以來,兩大教育工會——英國校長聯合會與英國教師聯盟分別呼吁,取消7歲和11歲學生的標準成績考試。英國校長聯合會秘書長米克·布魯克斯表示:“我們建議學生不要準備考試。他們應該在六年級時擁有正常的教育,就像15年前的孩子那樣。兒童、學校和家庭部認為每周花費10小時來準備考試不具有破壞性,這種想法是不正常的。”兩大工會均表示,必要時將組織會員投票表決是否對考試采取抵制行動。如果表決通過,意味著校長和教師將拒絕為明年的標準成績考試進行準備和監考等工作。
對此,英國兒童、學校和家庭部大臣鮑爾斯表示:“我認為正確并且負責任的做法不是進行抵制,而是一起討論如何改革考試和測評系統,以使它符合我們想達到的目標——使每個在校學生健康、快樂、學習進步。”
承諾進行考試改革
鮑爾斯堅持認為:“目前的考試系統并不是絆腳石,對學生的基本測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面對社會各界呼吁取消標準成績考試的壓力,他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改革行動。他組建的專家評估組在對標準成績考試制度進行考察后,提出了以下改革方向:
——由教師主導學生評價。將外部機構主導的標準化評價改為由教師主導的學生課堂成績評價。專家組認為,盡管當前的考試與評價制度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客觀的信息,但教師主導評價提供的信息更加豐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減少考試的壓力。
——取消11歲學生科學科目筆試。專家組指出,第二學段的考試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建議保留11歲學生的英語和數學考試,而由教師主導的學生課堂成績評價首先在科學科目試行。取消標準化的筆試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為學校提供詳細的成績報告。專家組認為,沒有必要取消學校排名,因為學校排名是公眾了解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目前所有學校的標準成績考試排名是向公眾公開的,但是只給出平均分無法反映出學生的具體情況,如學生的天賦是否得到充分發揮,學校是否為落后的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幫助,學生的出勤、紀律情況以及家長的滿意度等都無法體現。因此,專家組建議,改革學校成績報告單,使其包含學校及學生的更多信息,以便家長和公眾能夠對學校進行比較,作出公正的評價。
對于評估專家組的建議,英國兒童、學校和家庭部表示將給予大力支持,英國校長聯合會與教師聯盟也認為改革可以部分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但對于是否取消標準成績考試一事,爭議仍在進行。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新聞鏈接】
政府急于推行新考試專家稱“過快”
據英國《衛報》近日報道,一項旨在代替標準成績考試的考試改革試驗正在進行。這項單一水平考試(Single Level Tests),是英國兒童、學校和家庭部在2007年9月開始的對義務教育第二學段學生的考試試點改革。截至2009年6月,英國已有10個地區450多所學校的10萬余名學生參加考試。
與標準成績考試不同,單一水平考試允許學生在7歲至14歲之間,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自由選擇考試時間、安排考試進度。單一水平考試包括閱讀、寫作和數學,每年6月和12月進行兩輪測試。由教師來確定學生是否已經達到某一國家課程學習水平,從而決定學生是否具有參加考試的資格。其優點在于,強調教師的判斷作用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助于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
然而,經過近兩年對10萬余名學生的試點考試發現,單一水平考試的結果極不穩定,不能把考試內容與所學課程有機統一起來,也反映不出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例如,面對同樣的數學試題,11歲學生的考試成績反而明顯高于14歲學生。究其原因,這項數學考試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明顯接近于小學數學課程,對11歲學生來說,考題都是剛學過的知識,所以記憶猶新,而14歲學生已進入中學階段,對學過的知識可能已經遺忘。
有報告批評考試改革推行得過快過急,試題還沒有達到可以使用的水平就開始考試。英國教師和講師協會秘書長瑪麗·博斯特德表示:“政府推行如此不完善的考試,著實令人震驚,很多不良后果都是事先能夠預料到的,但是相關部門并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康建朝 編譯)
學生不知希特勒“獨裁”怨考試“太難”
據英國《星期日快報》報道,近日剛剛參加完英國“高考”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平考試(A-level)的考生紛紛抱怨,歷史科目考試中有一道題令人“無法理解題意”,應該放寬這道題的評分標準。
這道題的題目是,“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希特勒在1933年至1945年的角色是獨裁暴君”。許多學生表示,試題中把希特勒描述成“獨裁暴君”的措辭使他們感到困惑,并導致他們不知道如何答題。一位名叫勞拉的學生在網站上留言說:“我以為它的意思是‘微弱的’。”另一位未留姓名的學生說:“我得出的結論是他有點殘暴,但不總是獨裁,也許原文出錯了。無論如何,我的答案糟糕極了。”
據報道,今年英國共有6000多名高中生參加了歷史科目的考試,在網絡論壇上表達對考題不滿的學生言論超過1150條,更有學生號召發起一場抗議活動,就叫做“獨裁暴君統治了我的生活”,以此要求放寬試卷的評判標準。
英國教育專家認為,這些抱怨反映了學校教育標準的降低。一個民間教育團體的負責人說:“‘獨裁’并不是一個很難理解的詞語,優等生竟然不能理解,這簡直是當今學校教育標準的悲劇。”英國國家學歷與學術資格考試委員會的發言人表示:“即使學生不認識這個單詞,也應該能夠根據后面提供的相關材料理解題意,更何況‘獨裁’一詞本身并沒有超出高中生的知識范圍。”(宮艷華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