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經驗者可能辛苦幾天所得只能抵花銷
時報訊 (記者 張玉琴) 和往年一樣,今年的廣交會仍然是大學生們淘金的好時機。記者采訪發現,今年來廣交會淘金的不僅有本地高校學生,還有大量的外來學生軍,他們有的自發前來,有的由學校統一組織,在這邊租房、生活。據了解,外來學生軍團以小語種為多,而部分小語種還很走俏,有的學生日入過千。
昨天上午,記者在廣交會流花館區看到,展館前一塊空地上,幾十名年輕人舉著各種各樣的牌子在招攬生意,一有外賓經過便發出不同語言的吆喝。這里不僅有英語翻譯,還有大量的小語種翻譯,如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土耳其語等。據了解,這些來尋找翻譯工作的大學生有從河南、北京等地來的,也有從寧夏、新疆等邊遠地區來的。一名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4年的李小姐告訴記者,她現在深圳工作,由于公司生意不太好,她想趁廣交會期間來賺點“外塊”,但沒想到廣交會已被外來學生軍“搶占”了大半“江山”。她說,以前的廣交會的兼職翻譯是廣外的學生唱主角,但近幾年來,外來學生軍人數不斷增加,特別是今年,感覺隨處都是外來學生。
學校組團來穗淘金
其實,外地學生來廣交會鍛煉兼職,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不過,記者在廣交會場外遇到了一個四川外語學院的“廣交會淘金團”。來自該校的楊同學告訴記者,她學的是西班牙語,是大三學生,這次來廣交會是學校組織的,有專門老師帶隊。據她介紹,此前,學校與廣交會這邊聯系過,得知今年西班牙語的客商比較多,所以決定組織他們來廣州,以實踐為主,賺錢倒是其次。楊同學說,這次共來了14人,在廣州的生活和居住都由老師先負責,最后大家統一計算總費用再分攤。
楊同學說,從廣交會開始至今,她的同學中做得比較好的,幾乎每天都有活,而最少的也已掙了1000多塊錢。而她只是在第一期中做了4天,收入只能算一般般。由于西班牙語的翻譯比較走俏,所以她們叫價都在每天100美金左右,有的經過討價還價也會比較便宜。
楊同學說,她做了4天翻譯,感覺外商還不錯,不會不尊重翻譯或是故意刁難什么的,也學到了不少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心里很開心。
想看看老外長啥樣
很多內地的外語系學生,與外國人接觸交流的機會不多,廣交會這個平臺對于他們來說是很寶貴的機會。來河南洛陽外語學院的大四學生小王第一次來廣交會,學土耳其語的他對記者的提問顯得很靦腆但也很風趣,他說“來這邊是想看看土耳其人長得怎么樣,想和他們說幾句話,因為在河南洛陽,外國人都少見更不用說是土耳其人了”。
小王說,廣交會開始前兩天,他和七八個同學坐火車到廣州,經熟人介紹住在海珠區曉港路的一間民房里,每天100元錢住宿費,雖然有點貴但人生地不熟也沒其他辦法,只期望在廣交會能賺一點,至少不會虧本而歸。但由于沒什么經驗,才做了兩天翻譯,每天50美元左右,賺的錢剛好與這幾天的住宿費和生活費相抵銷。
找工作不忘賺生活補貼
學阿拉伯語的小白是寧夏某學院的大四學生,他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比較了解阿拉伯商人的動態,知道今年廣交會的阿拉伯商人不會少,所以提前兩個月就從千里之外的寧夏坐火車過來“打工”。在廣交會的第一期,他賺了600多塊,應付生活還是有余的。因為他和同學在白云區陳田村合租房子,月平均每人付租金在100元左右。而吃飯都很隨意且節簡,沒有固定的花費。
小白介紹說,他做翻譯一般是按小時算,平均每小時50元人民幣左右。廣交會剛開始的幾天還算好,幾乎每天都有活干。至于剩下幾天還有沒有商機,他自己也不敢說。
除了希望在廣交會上淘點金,小白還有一個任務要完成,就是希望順便能在廣州找份工作,據小白介紹,他已經和幾家公司聯系,據那些公司的要求,他接受職位的話,可能得去中東搞貿易。
大學生交易會淘金歷史“悠久”
大學生在交易會淘金其實是很長歷史的事情了。在交易會上做翻譯,既可以鍛煉自己,又可以得到物質回報,可謂一箭雙雕,所以很多大學生特別是語言專業的大學生都積極去交易會兼職。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由于出來兼職的學生不多,供不應求,生意好的話,就算是英語這種大語種,學生一天也可以賺到五六百元,其他小語種的學生得到的報酬就更多了,所以一般的同學經過一趟交易會,一個學期的學費就不用愁了。這對于家境不是很寬裕的同學來說,交易會是他們幫補家庭的好機會。
后來出來兼職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英語語種的大學生每天能賺300元左右,現在的價格就更加便宜。因為場內的攤檔對語言要求實際上不是很高,所以不僅僅是語言學院的學生來兼職,其他專業的學生也來兼職,供過于求,學生賺的錢也就不那么多了。
當然,在交易會淘金也并非真的很容易,本地的大學生由于有各種關系,一般會去選擇固定的商家來做翻譯,但是如果找不到商家要你,你就必須舉牌招徠散客,有時候等一天都找不到客人,可謂酸甜苦辣各種滋味在心頭。一位已經畢業的中大英語系學生跟記者說,“站在街上等客戶的時候,你們記者就老愛對著我們拍照,覺得很不好意思的。”所以呢,在交易會上做翻譯淘金,面皮稍微薄一點都有可能賺不到一毛錢。文江
大學城“模交會”堪比廣交會
時報訊 (記者 薛冰 實習生 謝奕娟 通訊員 唐麗琳) 前日,一場短暫而特別的“模擬交易會”在廣州大學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行,吸引了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在內的七所高校19支隊伍的參與。當天,大學生們通過對模擬公司的營銷成本、利潤計算,評選出了優勝模擬公司。
所謂“模擬交易會”,是以廣交會為模本,讓同學自由組隊成立公司,模擬扮演參展商、客商的角色,自由參與商品交易,最終通過對模擬公司的營銷成本、利潤計算,評選出優勝模擬公司的一個學生活動,分為競投書的撰寫與評選、舞臺展示(英語商務講介)、現場交易三大部分。
模交會旨在為在校學生提供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平臺,在參加模交會的過程中,成本核算,營銷技巧等專業知識都會得到運用,由于從競標書講解到交易談判都要求參與者使用英語,也大大提高了參賽者的英語交際能力。
據了解,這個活動至今已成功組織了四屆,規模和參與人數一次比一次多,今年是首次在大學城舉辦,也是首次擴展到廣外以外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