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7 10:16:04 來源:奧一
7月14日下午4時,奧尼爾來到綿陽市實驗中學,為災區的孩子們送去籃球裝備和快樂。五位同學最終得到了奧尼爾簽名籃球,校方卻突然要求同學們將簽名籃球交回去,一名叫李鐸的孩子甚至當場哭了起來。(7月16日成都商報)
發生學校向學生強索簽名籃球后,奧尼爾很吃驚,當即決定再簽五個籃球送給學生,并鼓勵說:“我想告訴他們,我愛他們,別哭,男人的眼淚可不能這樣流。”這就是奧尼爾處理這一事件的方式。他以自己獨特的細膩心理,用他的愛和理解再一次打動了學生,也贏得了國人的尊重。
反觀當地中學,我們似乎看到了隱藏在教書育人牌匾后面的“小”來。原本奧尼爾簽名給學生們的籃球,學校有必要索回嗎?或許,這些籃球是學校歡迎奧尼爾的道具,校方為此投入了一些設備和資金。更或許,在校方看來,這些臨時找回來的畢業學生無權承受奧尼爾的禮物。但無論基于什么考慮,學校漠視和忽略孩子們的心理感受卻是事實。
奧尼爾僅是一名球星,卻能深深懂得孩子們的心理,給予他們平等、尊重、善待、關愛與呵護,而我們以教書育人為職責的學校和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天職的老師,卻為了幾個簽名籃球而不管不顧學生們的心理反應,甚至無視孩子們失去奧尼爾簽名籃球后的抱頭痛哭。這些做法,讓無數國人感到羞慚不已。
或許,我們的學校過多地注重對學生的嚴格管理,也過多地倡導和實施“我說你聽”、“不得不聽”的教育管理模式,在這樣的傳統教育模式之下,發生強索學生簽名籃球事件只不過是教育制度痼疾的折射和縮影。而奧尼爾對這一事件的妥善而極富人情味的處理,給我們眾多學校和老師好好上了一課——將會讓他們學會如何感受和懂得孩子們心理,如何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如何給學生提供個性發展與成長的良好空間……這恰恰是我們教育制度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