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7 11:37:16 千龍網
為進一步規范普通中小學辦學行為,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湖南省教育廳13日出臺文件,要求嚴格落實課程計劃,普通高中不得文、理分科,這在全國尚屬首次。(7月16日《人民日報》) 教育改革之中,文理是否需要分科,這一爭論由來已久。粗略想一下,也已經有十多年了。在這十多年當中,雖然說舉一省之力明確分還是不分的不多。但是,單就一個縣市來講,今天分,明天不分;今天小綜合,明天大綜合,輾轉變幻的次數不在少數。教育改革就像是“過家家”,今天不分科,過幾天,有人說學生壓力大了,于是,教育部門順應民意,決定分科。又過了幾天,有人說,分科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不符合素質教育,于是教育部門又借此機會,決定不分科。于是,左右轉換之中,過了這么多年。 素質教育、教育改革的口號換了一批又一批,可還是原地踏步走。學生深受應試教育之苦,家長更是備受煎熬。這樣的教育改革,也只有得出一個結果:折騰學生和家長。 值得慶幸的是,教育改革雖然不見成色,但是教育收費的標準卻是提高之后再提高。幾乎到了,許多農村孩子被迫放棄高考,直接打工的境地。都說教育要公平,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收費過高,本身就在提高門檻。 現在中國的教育問題,不是學生無書可讀的問題,是學生應該如何讀書的問題。或者說,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如何讓學生讀書的問題。在應試教育、高考一刻值千金,高考一分定終身的現實下,不管是高中生分不分科,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選拔機制不變,學習內容在靈活,也終究改變不了現實。 說句過激的話,中國的教育改革到現在,太畸形了,太功利化了,太目標性了。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學習到知識,并在學習當眾感受到一種快樂。但我們的學生快樂嗎?你如果問10個學生,我敢打保票有8個說不快樂,甚至有6個會說自己壓力大。 高考結束后,聽聞一地一個班級60個學生,全部上了重本線,當地歡呼雀躍,高興異常。可看著這樣的班級,你不覺得,這是一種畸形教育的最直接表現嗎?這些孩子排出極個別的“天才”,很多人都過著非人的生活,一種完全拋離人性和理性的生活。 每每回顧自己的高中生活,腦海里閃現的一連串詞匯,就是壓力、痛苦、折磨。高中三年會“三步并作兩步”,高二就會把三年的課程全部上完,高三的全部就是“備戰高考”,黑板上從400天開始的倒計時,就像是一根毒針,每一天往我們的心臟中猛插一次。而這樣的毒針毀在我們心中插上400天,直到高考那天,那根毒針徹底的插透心臟。即便是高考過后的許多年,那根針所遺留的“毒素”依舊浸染在你的腦海里,讓你永世承受這份苦難。 而在這400天里,如果遇到課改,或者這樣的教育改革,我想我們可能會重修很多很多的課程。這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一句話,折騰學生。 拜托,在沒有切實的改革目標之前,不要將教育改革當成“過家家”。
來源: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