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0 11:06:00 來源: 東方網
一個班59個學生,全部上重點線:11個上北大,9個上清華,6個上復旦,2個上中科大,2個上香港科技大學,1個上美國麻省理工……今年四川高考成績理科前十名的學生,有3個在這個班,其中一個是成都市理科狀元。這個成都“最牛高三班”,就是成都七中2009級14班。(7月18日《成都商報》) 一個班有如此佳績,確實夠牛。然而,聽了這個班班主任劉源老師的介紹,你會覺得這個班該牛,不牛實在沒道理。因為這個班是成都七中兩個理科實驗班之一,學生為成都和外地的優秀學生。稍微了解學校情況的人都知道,現在的中小學不只是高中有重點班或實驗班,即使小學也有重點班或實驗班,而重點班或實驗班必備兩個條件,一是集中優秀學生,二是集中優秀教師。打個比方說,重點班或實驗班可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啊。因此,重點班或實驗班里出狀元,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應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否則重點班或實驗班不是白辦了嗎? 這個“最牛高三班”很正常,實在沒有炒作的理由。在我看來,“最牛高三班”背后的“故事”才是媒體和公眾值得關注的事情,因為每個“最牛高三班”背后都是幾人高興萬人憂,因為“最牛高三班”恰恰牛出了我國教育的現實窘境——不僅教育資源配置嚴重不公,而且優質教育資源多數變成了少數學校的斂財工具。這絕不是聳人聽聞的道聽途說,試看中國的天下,哪個學校沒有重點班或實驗班,哪個好學校沒有拿名譽收取贊助費或擇校費!我不否認,有些學校特別是那些普通學校,可能沒有重點班或實驗班,但絕對是少而又少,因為即使是普通學校也讓學生考好的愿望。 眾所周知,我國教育資源的配置是不公平的,城市的比農村的好,重點學校比普通學校好。同是國辦學校,表面看選擇哪所學校是學生及家長的權利,實際上是你的社會地位已經決定了你的選擇。比如,農村學生雖然享受不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但也有幾個學習好的,但好也沒有用,因為沒有錢你是上不起重點學校的。我們縣一中是我們縣當之無愧的重點學校,可與市一中或其它縣區的好學校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中考的好學生,有條件的都會出去,只有那些家庭條件差和學習差的學生才會留在縣一中。雖然教育資源的優劣對學生的學習不一定產生決定性因素,但誰也無法否認教育資源的重要性。有報道說,今年的高考狀元中只有4人來自農村,這是不是也能說明一些問題啊! “最牛高三班”牛出了我國教育的現實窘境,不只是教育資源的問題,還有對其它學生的傷害和不公。在重點班或實驗班,除了必須多付出艱辛之外,還要接受普通學生異樣的目光,還有承受時時存在的危機感。因為大多數學校的重點班或實驗班是“動態的”,成績進步了可以進來,學校退步就可能出去,進來的好說,出去的則必然有心里壓力。而且重點班或實驗班在學校往往還會享受到一定的優惠,因為在普通班學生的心中容易種下不平等的種子。目前,社會的不平等是客觀存在的,但我認為教育不應該制造不平等,“最牛高三班”或是教育不平等最壞的體現。學生的智力是不同的,人為地弄出一個“最牛高三班”正是當前教育的尷尬與悲哀,有什么熱炒的意義?
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