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小升初:不考學生改考家長
2009-07-21

2009年07月21日 09:23:4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一年一度的小學畢業考試落下大幕。今年,天津市改革初中招生制度,把60%的優質高中初中部的招生指標按比例分給每所小學,由各小學采取多元評價方式,向招生學校等額推薦,最終實現“小升初”全部免試入學。

    然而,一項要把小學生從“小升初”爭戰中解脫出來的新政,許多家長卻不買賬:缺少了可以量化的考試“硬杠杠”,推優標準如何保證科學公正?一些家長甚至表示,因為不配套,這樣的改革實際變成了“不考學生、考家長”。

    扭曲的“三好生”評選:家長角逐的新戰場

    天津鞍山道小學14日遭遇一次“突發事件”,一位憤憤不平的家長把寫著“黑心學校”的橫幅掛在了學校大門上。這位家長說:“太不公平了,小孩子為什么要分成三六九等?一個班推薦了15個學生上重點中學,別的孩子還怎么辦?”

    這位家長的憤怒緣于今年天津市教委下發的初中招生工作指導意見。按照該意見,優質初中資源按比例分配給各小學,后者依據《天津市小學生素質評價手冊》,采取多元評價方式,向招生學校等額推薦小學畢業生。

    于是,免試推薦成了角逐的新戰場。一些學生家長直言不諱:“這個戰場家長是考生,考的是我們的權力、關系和財力。”

    當選市級三好生或連續兩年獲得區級“三好生”,將是進入一類學校的首要推薦條件。“三好生”稱號由于和升學掛鉤,分量驟然增大,很多家長為此挖空心思爭取孩子當選。在鞍山道小學圍觀的一位家長說:“現在五六年級評三好生特別重要,沒關系沒戲,除非你花錢買通學校和老師。”

    免試入學,本來是義務教育的應有之義,卻成了家長的心病,甚至成了“小升初”潛規則泛濫的空子。

    在高校工作的羅女士告訴記者,學期末這段時間,女兒經常會充滿遺憾地問她:“媽媽,你為什么不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呢?”羅女士說,那天女兒班里選“三好生”前,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同學的名字,稱他們品學兼優,之后又重點推薦其中兩人,一個是本校老師的孩子,另一人的媽媽和班主任“關系密切”。結果老師“如愿以償”,重點推薦的兩人更是被評為區級“三好生”。一些家長還表示,有的學校根本不敢公開市級“三好生”名單。

    面對這些情況,一位“熱門”初中的教務主任坦言:“有時我們更愿意接收考試進來的學生,一些‘三好生’的發展并不令人滿意。”他認為,異化的“三好生”評選,已經演變成童真世界的一個污染源,不斷向孩子的心靈釋放有害信息。

 

 

    變味的“素質評價”:為進好學校,一個孩子竟然拿出90個證書

    這些天,張海濤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他的女兒品學兼優,也是學校的三好生,但學校推薦名單公布后,他女兒只能被保送上“二類學校”。一打聽,原來孩子的特長證明和比賽獲獎證書不如別人多。

    不少家長反映,開家長會時,學校明確說保送條件就是看平時成績、綜合素質評價和特長。從實際情況看,綜合素質評價往往隨意性很大;至于特長,則更是亂象叢生。一位家長說,他的鄰居為了顯示孩子“綜合素質高”“有特長”,竟然千方百計讓孩子搞到90多個證書。

    盧先生和妻子都是普通工人。他告訴記者,女兒經常從學校拿回各種比賽通知,但都需要花錢,因家里不寬裕就沒有參賽。

    盧先生曾算過一筆賬,3年時間里,女兒的一位同學學奧數花了幾千元,學鋼琴花費幾萬元,學劍橋英語花了3000多元,上各種教輔班又花掉近萬元。加上參加各種比賽,參賽費和專項培訓費又是上萬元。聽說有的家長花錢買證書,花費更是說不清。“這些錢是我們全家好幾年的收入。以這樣的入學標準看,好學校的大門對我們的孩子永遠是關閉的。”

    “‘小升初’免試入學,打破應試教育的枷鎖,讓小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本是義務教育改革的宗旨;然而,有的學校又把各種證書作為選拔的新門檻,這是將學生的戰場由校內擴展到校外。”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李福君說。

    近來,一個揭秘“小升初”的帖子在網上廣為傳播:“一紙小升初,兩行辛酸淚,女方十二歲,大考已相隨,校內書包滿,校外題庫全,剛出學校門,又入課外班……為考小升初,家長白了頭。”這首取名《新木蘭辭》的網帖,從一個側面折射了“小升初”家長對義務教育亂象的困惑。

 

    不配套的改革:“善政”結出“惡之花”?

    根據義務教育法,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國實行“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不允許通過考試來選拔和淘汰學生。天津市初中招生制度順應義務教育法的要求,今年加大了免試入學的改革力度,同時把優質高中初中部招生指標定向分配給每個小學。最終實現小學生免試進入初中。

    天津市教委中學處處長黃炎說,這一做法緩解了小學畢業生激烈的升學競爭,有利于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同時有利于從均衡生源入手,拉動義務教育學校的均衡發展。

    “目前的做法并沒有做到均衡,只不過是把考試‘客觀評價’變成了‘主觀評價’,而且是以損害公平誠信作為代價,無錢無職無權的孩子大多靠邊站。”一些家長認為,這樣的改革涉及數以萬計的家庭,為什么事先不聽聽家長的意見呢?

    對“小升初”推優入學的現行做法,北京理工大學楊東平教授評論說,這種不以學習成績為唯一依據的評價理念無可厚非,但由于脫離了可以量化的“硬杠杠”,人們難免擔心人情的介入,擔心會存在這樣那樣的“潛規則”。

    “大家希望能像國外一樣,學校依據學生綜合素質和老師的主觀評價來招生,但只要我們的社會誠信機制還未建立,只要優質教育還是稀缺資源,考試還是最公平的。”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敏勤說。

    一些專家甚至建議取消小學“三好生”的評選。李福君教授說,評“三好生”人為地把孩子分成優等生和差等生,這對他們的成長非常不利。她認為,現行評選“三好生”的制度,已被扭曲為獲得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的一種手段,具備了資源分配的特殊作用,因而引發了各種力量的博弈,這是不正常的。

    更可怕的是,評“三好生”使成人世界的一些丑行反射到孩子的世界里。而這類暗箱操作的東西,最終都會內化為孩子品質的一部分!“當孩子不得不按照老師的意志,在課堂上舉起小手選出‘三好生’時,他們是在對‘德智體’表達認同呢,還是在對‘權錢利’表達屈服呢?”

    面對質疑,天津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通過建立誠信機制和監督機制,保證升學的公平與公正。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要真正實現教育均衡,讓每個小學生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張建新、高原)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