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7 07:16:00 來源: 紅網-瀟湘晨報(長沙)
“禁補令”緣何變身“補課令” 本報評論員周東飛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西安市幾乎所有中學的新初三年級和新高三年級學生,都得在學校補課。大多數學生家長都沒有反對,學校也不怕教育部門來查處,因為這樣的補課是西安市教育管理部門允許的。(7月26日《中國青年報》) 今年暑假前夕,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婦聯曾聯合下發“禁補令”。西安市教育局也就此發出通知,宣稱要對頂風違紀者嚴肅處理,然而這份通知同時限定,上述嚴肅處理的對象是除新初三和新高三不超過兩周的補課之外。根據現有的初中和高中學制,每年暑期原三年級學生已經畢業,新一年級學生尚未報到,涉及補課與否的只能是新二年級和新三年級的學生。現在,教育行政部門打開了新三年級學生補課的口子,實際上也就意味著,整個西安一半左右的中學生要在補課中度過酷暑。西安這一紙通知,與其說是“禁補令”,不如直接稱其為“補課令”。 人們原本以為,利用假期補課不過是一些學?;蚪處煹膫€別行為,西安一半中學生遵命補課的現實則說明,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在補課的問題上,有可能不是查處者,反而是最有力的助推者。學校和教師的違規終究是害怕曝光的私下行為,一旦遭遇學生或家長舉報,還有被及時糾正的可能。教育行政部門向暑期補課的妥協乃至縱容則可怕得多,他們制定的紅頭文件往往是學校的行事準則,對新三年級補課不予追究的政策,不僅是學??梢匝a課的擋箭牌,在某種程度上還會異化成學校必須補課的指令。在中國的潛規則體系中,政策上開口子往往不像字面意義上那般無關緊要,在本質上它是一種暗示和鼓勵。 讓人奇怪之處在于,教育行政部門為什么會成為補課陋習下的俘虜?西安市教育局給出的理由是,因為高考提前所以教學時間減少,因為課程改革所以教學內容太多,一少一多之下補課實在是迫不得已。這樣的辯解實在經不起來自外界的批駁,教學時間和教育內容的問題,小到陜西省大到全國情況都差不多,未必只有西安市需要通過補課的方式來只爭朝夕。來自內部的反詰恐怕也不好回應,如果時間少、內容多的補課理由可以成立,新三年級需要補課,未必新二年級就不需要。當教育行政部門的罰單開給新二年級補課學校的時候,不知道他們靠何種邏輯讓受罰者心服口服。 讓教育行政部門對補課作出讓步的真正秘密,在于主管部門與其下轄學校利益訴求的高度一致性。學校集體補課的常規理由往往是“我不補別人補”,不要以為這是害怕自己的學生錯過了多學知識的機會,其實學校真正擔心的是時間的差別所導致的考試成績的損失。能夠制止這種攀比的,恐怕只有一個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但是,教育行政部門未必沒有“考試政績”的顧慮,或許他們也像一所學校一樣,在揣測著鄰近同行的一舉一動。有了這樣的心理奧秘,教育行政部門無非是一所規模更大的學校,匍匐于補課面前并不是特別不可思議的事情。 在利益一致的陰影之下,教育行政部門履行督導和監管的職責難免會受到影響。克服這樣的弊端,可以冀望于更高層級的教育行政部門自上而下的糾正,以及輿論監督等外部力量。作為一種思路,教育督導與教育行政進一步各司其職,值得去探討和研究。把監督學校教育活動合法合規性的任務,交由不涉及學校人財物的教育督導機構去執行,督學職位的選任更多地注重引進社會人士,以利益的獨立保證和促進監督的獨立。這樣探索對于避免“禁補令”變身“補課令”之類的尷尬,應當有所助益。
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