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9 07:54:59 新華網
“你兒子分在幾班?聽說最好的是(4)班。”上海市中小學招生正出現一股新“風向”:家長追逐名校,正由“擇校”演繹到“擇班”。 梁先生透露,女兒今年進了一所民辦初中,該校名氣很響,計劃招生300多人,吸引近3000人報名。再一打聽,歷年考進“四大名校”的學生,多數出自(8)班。“光進對大門還不行,還要進對小門!聽說這個班歷年都是重點班!” 不少家長反映,目前不少學校的“好班”、“快班”花樣不少。部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暑假期間對新生“摸底考”,名列前茅者單獨編班;部分高中則選拔單科成績突出的學生編成“文科班”、“理科班”甚至“競賽班”等。 不過,多數學校將這些“好班”隱身成普通平行班。有些學校的“好班”是(1)班,有的則放在靠后的(8)班、(9)班或者居中的(3)班。但“配置”要比平行班高出一籌:集中配備優秀班主任和“金牌”奧數教練、雙語教師、歷年中高考成績突出的學科教師等,因而畢業升學率、名校錄取率也高。這也正是家長們千方百計為孩子“擇班”的根本原因:“進好班、快班,能提高進名校的保險系數!” 一位校長坦言,生源的層次差別和教師水平的差異客觀存在,但并不能成為不均衡編班、以致催生“擇班”熱的理由。學校對不同層次學生因材施教無可厚非。但各種名目的“好班”、“快班”的問題在于,優質資源對少數學生過度傾斜。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分重點班、好班、快班,首先違反義務教育法。其次,將優質師資集中配備給一個班級,等于為了少數尖子生“分子”,而擠占多數“分母”學生的機會,有違教育公平。再次,“快班”、“好班”往往通過加快教學進度、超綱學習等方法,來換取升學成果。強化應試的導向,使很多優秀學生耽于題海操練,不利于其長遠發展。最后,不平衡分班還加劇了家長的攀比之風,并易滋生不正之風。 專家指出,基礎教育的目標是將所有孩子培養成合格的人,將好中差生源混編成平行班的學校,學生成才率往往高于傾力扶持個別班級的學校。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客觀差異,一些學校還通過分學科“走班制”因材施教,好老師帶弱班,解決教學效率和教育公平的矛盾。至于師資差異,學校可強弱搭配實現總體均衡。(1)班語文教師強,則給(2)班配好的數學老師等,保證不同班級的師資相當。 上師大教授錢源偉還給家長提醒:從跟風“擇校”到熱捧“擇班”,不少人忽略了孩子的水平和身心健康。梁先生透露,鄰居小女孩本來活潑隨和,但擠進某初中的“快班”讀了三年之后,拼命加碼學習去爭前三名,還說將來如果進不了四大名校,就是恥辱。“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盲目跟風或為了面子去擠所謂的重點班,對孩子不利。
來源: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