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09年07月31日
來源: 杭州日報
作者: 文/記者 熊艷 攝影/胡冠華
編輯: 何俊
最近,影院的暑期檔新片不斷:《哈利·波特6》、《冰川世紀3》、《金剛狼》和《終結者4》等等,電影院生意火爆,為什么這些影片這么吸引人呢?
“因為這些影片融入了天馬行空的想象,讓孩子們期待;在觀看時,會有一種身心超越時空的感覺,非常爽!”這次,陸老師的課堂也像電影一樣,讓孩子們感覺非常爽!他講的童話故事《倒立的老鼠》一環又一環地緊扣孩子好奇的心,連觀眾席上的家長都身臨其中,欲罷不能。怎樣才能讓孩子像迷上電腦游戲、電影那樣愛上讀書呢?別急,陸老師有辦法。
執教人:陸建龍(采荷二小教育集團采三校區辦公室主任、市學科帶頭人、市優秀
輔導員、市教壇新秀)
評課人:鄒鄂生(采荷二小教育集團教學評估中心副主任、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
王愛媛(采荷二小教育集團采三校區校長助理、小學高級教師、市教壇新秀)
徐越(采荷二小教育集團采三校區教導主任、小學高級教師、市教壇新秀)
內容:語文課外閱讀課《倒立的老鼠》
教室里“笑”語喧嘩
一開場,陸老師就考大家的詞匯量:“誰能告訴我有關笑的詞匯?”
下面小手林立。先說兩個字的吧,有“微笑、冷笑、恥笑、笑容……”
“講笑的詞語時,一定要面帶笑容啊。”陸老師的一句提醒讓大家放松了。
三個字的呢?“笑瞇瞇、笑呵呵、笑嘻嘻、笑面虎……”
四個字的最多:笑里藏刀、可怕的笑、笑口常開、哄堂大笑、破涕為笑、哈哈大笑、莞爾一笑……真是幾天幾夜都說不完啊!
匠心拆解
一個一個帶笑的詞語從孩子們的嘴里冒出來,一時間,課堂里“笑”語喧嘩,陸老師的妙招既輕松了課堂氛圍,又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豐富了詞匯量。這些詞有的是從同伴那里學來的,有的是課文里看到的,還有些是陸老師評課時聽到的。一堂課下來,孩子們腦子里至少記下三四個跟笑有關的詞。
這樣的詞匯學習方法比機械地抄寫、聽寫要有趣有效多了,而且誰也不覺得這是負擔。
抓住“騷擾”來想象
笑聲中開始正式上課,大屏幕上亮出第一段課文:
“從前,有一個87歲,名叫拉本的老人。一生中,他一直過著寧靜祥和、悠然自得的生活。他雖然很窮,但是很快樂。當拉本發現他的屋子里有老鼠時,最初他并沒有因此而煩惱。但是老鼠成倍地增加,它們開始騷擾他的生活……”
師:“誰能告訴我騷擾的近義詞?”一個男生回答:“使不安寧。”
“誰能根據文章的內容,用騷擾造句呢?”陸老師緊抓“騷擾”不放。
生一:成群的老鼠騷擾拉本原本寧靜祥和的生活;
生二:拉本被成群結隊的老鼠騷擾!
“那老鼠又是怎么樣騷擾的?你們能不能想象一下?”
生一:老鼠成倍增加,不斷地騷擾拉本,它們有的咬破衣柜和衣服,有的偷吃廚房里的面包;
生二:老鼠成倍地增加,不斷地騷擾拉本,它們有的啃書柜里的書,有的還咬壞了拉本皮大衣,有的在拉本床上上躥下跳,有的洋洋得意地在廚房里溜達……
“這個女生一下子用了四個有的,真了不起!”陸老師贊嘆道。
匠心拆解
陸老師通過給文本補白的方式讓孩子們抓住重點詞“騷擾”展開想象。“學生在想象過程中,腦海里出現了很多有趣的畫面,仿佛進入了一個自己編織的童話世界。”
同時,當孩子不斷冒出想象火花時,陸老師就像舵手一樣給大家指方向,三個“有的”句式其實是告訴孩子:有想法是好的,但最好用規范的語言去表達,讓別人更能明白我們的意思。
滅鼠為啥買膠水
面對老鼠肆無忌憚的騷擾,拉本老人會干什么呢?孩子們很期待。
文章第二段出現在大屏幕上:
“老鼠繼續成倍增加,終于有一天,他再也無法忍受這一切了。他沿街來到了一家商店。在那兒,他買了一架捕鼠器、一塊奶酪和一些膠水。”
師:拉本準備的工具是用來干什么的?和你們猜的有什么不一樣嗎?你沒猜到什么?
生一:我本想以為他會買貓,但他卻去買捕鼠器;
生二:他買奶酪是為了引誘老鼠吧?
生三:我覺得他買膠水是為了粘住老鼠。
孩子充分想象之后,陸老師來個秘密大揭曉:
回家后,他在捕鼠器的下面涂了膠水,并把它固定在天花板上……
匠心拆解
每個孩子都有獵奇好勝的心理,閱讀就是要緊緊地抓住他這種心理。“拉本為什么要買膠水?他為什么要把捕鼠器、桌子、電視機和電燈都粘在天花板上呢?”陸老師的分段閱讀就是為了讓孩子不斷產生期待,實現期待的同時又產生新的期待。
老鼠說我們必須倒立
“晚上,老鼠從洞中出來,看到家具全在天花板上時,它們感到無比震驚:這簡直太可怕了!我們必須立刻采取行動!
年長的老鼠說:我們必須倒立,那樣我們就會站著了!老鼠們順從老者指示,開始倒立。過了很久,由于血液急速地流向大腦,它們一個接一個倒下了。”
第三段文章出現了,陸老師故作緊張:“你們讀出什么?”
“我讀出了可怕,這個太可怕了!”一個男生喜劇特色的嗓音制造了可怕的氣氛。
“那你們猜:拉本的捕鼠計劃成功了沒?”孩子們不約而同:“成功了!”
大屏幕上出現最后一段:“第二天,當拉本從樓上下來時,看到地板上橫七豎八躺著很多老鼠,他笑了,迅速地把老鼠收集起來,統統扔進了籃子里。”
這時,陸老師來了收官之作:“我覺得《倒立的老鼠》標題不夠好,你們幫我想個新標題吧?”
生一:《老人捕鼠》;生二:《弄巧成拙的老鼠》;生三:《聰明過頭的老鼠》;生四:《拉本智捕老鼠》……
匠心猜解
讓孩子給文章取標題,這個隨堂練習可謂是陸老師給這節課畫上的點睛之筆,既鍛煉了孩子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也給他們充分表達觀點的機會,讓他們對這篇文章產生意猶未盡的“悅讀”體驗。
延伸學習實用手冊
三部曲,讓孩子愛上讀書
從“閱讀期待”到“悅讀體驗”
“孩子們為什么愛玩電腦游戲。因為游戲是一關接著一關,過了一關還有下一關,讓孩子們產生心理期待,繼續玩下去,欲罷不能。”陸老師說,其實,只要啟發孩子的閱讀期待,讀書也可以這樣。
那么,如何制造“期待”讓孩子愛上閱讀呢?陸老師寫了三部曲。
★序曲:來點“噱頭”
“每個孩子都有獵奇好勝的心理,家長要牢牢把握住它,這對引導孩子的閱讀非常有益。”陸老師說,不過,要準確啟發孩子產生“期待”,家長最好能深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歷程和寫作背景等,制造一些“噱頭”,讓孩子在閱讀前就形成強烈的“磁場”。
★正曲:來點“懸念”
家長們在引導孩子讀書時,可在情節“驚險之處、空白之間、矛盾之點”和人物表現的“關鍵之處、情急之間、猜疑之點”等位置設點懸念,挑逗孩子那顆好奇的心。等孩子的心被懸念牢牢“粘”住了!就是他的閱讀興趣非常濃厚之時,你就可以把書給他,讓他一睹為快了。
★尾聲:加點“活動”
閱讀,并不是指單一的“讀”。“家長們要把閱讀指導與各項親子活動結合起來。”陸老師舉例說,例如,可抽出一點時間讓孩子介紹讀書心得、朗誦一首小詩、發表自己的見解、寫故事后續或后傳、可在家開展詩句接力賽、講水滸故事比賽、紅樓夢知識競答和唐宋名篇朗誦會等。
這些書,可以這樣讀
●《頑皮故事集》方法:來點噱頭
這是本充滿生活情趣、充滿童趣的書,作者是臺灣著名作家侯文詠。
家長們可偷偷買來先看,待看個大概后,就可在孩子面前大做宣傳:這是本風靡臺灣18年的暢銷書,這是一本一到大陸就排在兒童小說銷售量前列的書,這還是一本超級搞笑超級幽默的書……甚至,可以在茶余飯后說幾個書中精彩片段。
●《加了糖的攤雞蛋》方法:來點懸念
法國著名作家讓·菲利浦·阿盧·維高德的作品,不僅故事曲折幽默,字里行間還不乏“孩子與家長之間的喜怒哀樂”的真實寫照,這是一本值得孩子和家長共同閱讀的好書。
在向孩子推薦時,不要先急于送到他面前。“這本書可改用講故事的形式先講給孩子聽(注意:一天只講一章節),每次都在講到特別有趣、特別緊張、特別讓人產生聯想的時候戛然而止,讓孩子去詢問、猜測,家長只需預告:要知故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狼圖騰》方法:來點懸念
姜戎的《狼圖騰》(適合中高年級和大人閱讀)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秘,有強烈的閱讀快感,令人欲罷不能。
在閱讀過程中,家長們不妨和孩子一起帶著問題閱讀:草原狼有哪些優點?它們獵物的辦法有哪些?小狼身上有哪些“人性與狼性”?最后小狼為什么死了?在閱讀全部篇章后,還可以思考:草原狼的消失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問題”就是驅動器,它會讓閱讀行程中關注點更加集中。
●《草房子》方法:來點懸念
曹文軒的《草房子》是一部講究品位的少年長篇小說。作品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通篇敘述既明白曉暢,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種既是孩子喜愛也可供成人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
等孩子興致勃勃地看完此書后,家長們不妨趁熱打鐵繼續推薦作者的其他佳作,讓孩子由對這本書的閱讀期待轉化為對一個作家、一個系列作品的期待。
●《湯姆·索亞歷險記》方法:來點活動
許多兒童故事和小說都沒有“終結”,我們都可以繼續去創構,這就為“讀后續編”創設了條件,更為讀寫結合找到了鏈接點。
例如,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介紹湯姆是個聰明愛動又調皮搗蛋的孩子,他足智多謀,富于同情心,對現實環境持反感態度,一心要沖出桎梏,去當綠林好漢,過行俠仗義的生活。
家長在引導時不妨直接提出:這本書的最后寫著“我們的小英雄湯姆·索亞又將有新的故事出現了”,那新的故事是什么呢?我們要續編大作家的故事,所以,現在請你先細細閱讀這本書。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