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在身體上脫離了家庭,心理上卻還依戀父母;他們自我意識有所增強,可更多時候還在自我探索;眼界的開闊增加了他們的消費動機,現實卻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消費能力。
女兒去年碩士畢業。領到第一筆薪水當日,她興奮地給我打電話:“終于掙錢了,可以把大學花的都還給你們。”第二天,我如約收到她匯來的錢,說是薪水的一半,以后不定期償還。
本無意收她的錢,妻子說就當我們是銀行,幫她存著。這是月初的事。中旬接到女兒電話:“老爸,突發情況太多,再預支一點吧?!蔽液推拮有χ彦X退回去,想起她大學四年里諸多“花錢無度”的突發情況。
■大一:總找不到花錢平衡點
女兒入學前,我們召開家庭會議,討論她生活費的數額和發放形式。我讓女兒自己提,她脫口而出:“600元就夠了。”儼然是體諒的語氣。
我答應了,也給她敲了警鐘:“第一學期是試行期,你自己把握一下,最后給我個數,以后照此進行。”
我潛意識里希望她最后給我的數額低于600元,因為和她同年考取的同事的孩子,無論地處東西南北,都低于這個數。臨走之前,我把學費、住宿費4000多元和半年的生活費3000多元預支給她。沒想到剛過一個月,她就打電話:“老爸,怎么錢花得這么快,生活費已經花了1/3了?!?
我耐著性子問:“花哪兒了?”
“花錢的地方可多了。買電扇、床簾、自行車、電話卡、英語磁帶、書架,還有可以放在床上學習的小書桌……”
買這些要用這么多錢嗎?她辯解說:“加起來就多了,每天都有想不到的花費出現。”女兒掛了電話,我卻突然感覺到事態的嚴重。
不出我所料,女兒三天兩頭兒打電話回來:“媽媽,我今天起床晚了,上課沒找到教室,就去逛街了,買了兩件衣服一雙鞋。”“爸爸,我們今天去游樂場了,和同學一起玩云霄飛車、急流勇進、過山車,可刺激了。”
看她這么開心,我們也不忍苛責,只告訴她別耽誤了學習。
學期中途的時候,我又給她匯去1000元,她居然說還有錢。有一次,她舅舅打電話過來,無意中說起給女兒寄過1000元,慶祝她考上大學。我追問了所有親戚,發現不少人都給過她錢,而她居然只字不提。
寒假回來,女兒模樣大變:高中時束起的長發披了下來,化了淡妝,眼鏡換成了隱形的,脖子上和手腕上還有非常漂亮的小鏈子,在我和妻子面前撒嬌:“我是不是女大十八變呀?”
姥姥問她的頭發怎么這樣順溜,她很驕傲:離子燙,一縷一縷燙直就顯得順溜了,300元呢。
晚上叫她吃飯,她就是不應,妻子進臥室找她,回來后偷偷告訴我,正在聽音樂,錄音機根本不是帶走的那個,變成了松下CD機,當時市價1000多元。
我和妻子開始后悔沒有訓練她的理財能力,現在終于嘗到苦果。
大一一年,女兒沒有形成任何花錢機制,沒錢了就給我們打電話,而且次次都有充足的理由。今天買水果錢包丟了,明天迷路打車回學校的,后天過生日要宴請同學。
妻子一抱怨,她就振振有詞,將來畢業了還給你們,記好賬。那是1998年女兒的名言。
■大四:借債的路還在延伸
2002年女兒即將畢業,說要邊考研邊找工作。我和妻子私下里做好了最后沖刺的準備,再花錢無非也就這一年了。那時,很多學校的研究生都是公費,而且每月有一定數額的生活費。
大三暑假,她提前一個月回學校上考研輔導班,一個政治,一個英語,一共500多塊錢。她每次打電話都叫苦叫累,我們鼓勵她多買好吃的,不要委屈自己。沒過幾天,她打電話說和同學一起買了幾盒“安神補腦液”,還有很多水果飲料,倒是挺會心疼自己。
大四期間,我出差順便去看過女兒一次。進了寢室,發現大一時空空的小床鋪堆滿了娃娃、衣服、掛件,書架上滿是暢銷書和CD,MP3、手機隨意丟在一邊,桌上擺著大二時我撥款6000元買的電腦,床下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鞋子。
請她們寢室女生吃過飯后,我和女兒在賓館聊天。女兒很興奮:“大家都羨慕我有這樣的好爸爸。”“她們都叫我富婆?!痹谂畠旱男跣踹哆吨?,我得知她確實在寢室有著重要的地位:同學學期期末沒錢了就找她借,面試沒衣服了穿她的,平時沒吃的就到她零食柜里去拿。
我啞然失笑,原來現在同學間是這樣建立權威的。
考研后第二天,女兒說先不回家,有一家單位要她過去實習。在我勸說無效下,她沒幾天就出發了,租房子、交通、和同事AA吃飯,不到一個月,財務數次告急。
一個多月后,女兒很爭氣地告訴我們今年研究生分為公費自費,她被確定為公費,幫我們節省了3萬塊錢。
幾年來,女兒年年有獎學金拿,多則1500元,少則1000元。平時參加這個競賽,那個征文的,也小有進賬。可她總說這是她的錢,憑她努力得來的,不能計入生活費用。她用這些錢考了駕駛執照,報了網球興趣班。當然,放假回來也會很有良心地給我們買禮物,并多次強調是花她自己的錢買的。
畢業了,“散伙飯”是鐵定的。她是他們班去向較好的,自然請得也高一些。加上給各個老師送離別禮物、照相、為同學送行,她一直折騰到7月份才回來。
回來后的某一個晚上,女兒又談條件:“老爸,很多同學都趁這個暑假做準分子激光手術,開學就可以徹底摘掉眼鏡了。你說我該不該享受科技的進步呀?”
這可不能由著她,我咨詢了一些醫生后百般阻撓,可她一意孤行。終于,箭在弦上,簽手術同意書那天,主刀醫生鄭重告訴我們:“你女兒瞳孔過大,術后效果不好?!?
女兒無奈之余只好放棄,這是我自認為因女兒的意外而節省下的惟一一筆錢——金額是600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