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及相關監測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每學期的人均消費支出高達4819元,意味著大學生人均年消費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中國青年報》2006年4月6日)
我很郁悶,短短幾年時間,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怎么提高的這樣快,實在讓人不可思議,竟然“大學生人均年消費超過城鎮居民年收入”。
我們可以算一個帳,在目前的現實生活條件下,一人一天就算奢侈一點,也就是10幾塊錢,一年在校時間就拿10個月來計算,平均一年也就3000多塊錢。那么,大學生所花的錢遠不只是這些,錢究竟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筆者認為,除開正常生活(吃飯、買牙刷等必需)外,不外乎有這樣幾個花錢厲害的地方。一是上網。有的同學上網聊QQ,玩游戲就沒有一個“度”,通宵達旦的大有人在,既對身心健康無利,又使大量金錢浪費,真是“勞民傷財”。二是談戀愛。大學階段,談戀愛倒無可厚非,可現在的青年學生,都熱于比闊氣、講面子,譬如,男生一個人出去,還可能乘公交,要是同女朋友一起出去了,大多都是要坐出租汽車。三是相互請客,大肆鋪張浪費。同宿舍、同班級的,誰過個生日,必然要大擺酒宴,張燈結彩,往往是“不醉不罷休”。
我們知道,在校大學生在經濟上一般都過著“寄生蟲”式的生活,一分一毛都向父母要。由于上了大學一般都離家較遠,父母也照顧不到,學子們就拿著父母的血汗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怎么瀟灑怎么著。他們卻忘記了自己的父親正在礦山下井,母親正在打掃街道,也忘記了雙雙下崗的父母仍在四處借錢供他們上學……
在責怪和批評這些學生的同時,筆者考慮了兩點:一是對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和道德滑坡的思索。二是對我們高等教育的思考,因為這至少也暴露了學校教育在教給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卻在思想素質和道德教育方面的極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