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6
早上6點半,7歲的駱蓉在婆婆的吆喝聲中起床了。簡單洗漱,快速吃完早已放在桌上的稀飯,10多分鐘后,背上書包,提著準備好的午飯上學了。駱蓉就讀的干洞村村小距離她家有2公里多的山路,走完這段陡峭、蜿蜒的上學之路她需要1個多小時。春去秋來,這樣的生活,讀二年級的小駱蓉已堅持了一年多。
營山縣明德鄉四周環山,干洞村村小就坐落在群山之巔。干洞村村小是一座木制結構的兩層樓房,教室用籬笆圍著,由于年久失修,籬笆已開始脫落,房檐上的瓦礫四處散落。木樓的后面緊鄰一個近500平方米的巖洞,孩子們課余時間就在巖洞里玩耍。
據村支書彭敏勇介紹,村小1972年曾進行過改建,歷經30多年的風吹雨打,如今已成危房。前幾天,村委會還為學校的安全問題專門開了會,準備設法籌集資金對校舍進行加固、維修。
今年,學校設有一年級、二年級和學前班各一個,學生總共29人,劉浩老師教一、二年級,熊碧玉老師就負責學前班教學。據劉浩講,上個世紀80年代,這里的學生較多,差不多100多人,老師也有4名。后來,老師調的調,走的走,只留下最后兩名。高中畢業外出打工返鄉后,劉浩進學校教書,一干就是18個年頭。這幾年,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經濟條件好轉了,紛紛將孩子轉到鄉上或者縣上的學校就讀,剩下的20多個孩子兩歲到4歲的居多,太小的送進學前班,稍微大點的,就讀一年級。今年是學校招生最少的一年,在交談中,劉老師不時流露出對學校未來的擔憂,但他說:“只要有孩子來,我就要教下去,如果哪天一個孩子不來了,我就出去打工。”劉老師在這里送走了三屆畢業班的學生,有7位考上了大學,有一名學生現在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讀博呢。
劉老師說:“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學校能有一臺電腦,放假的時候進城買點小學教學光盤,也讓大山里的孩子們感受遠程教學的樂趣。” 吳小蓉 攝影報道